分享

武夷访茶记+烟雨桐木金骏眉

 宋小夔 2022-07-15 发布于北京


30日,雨,桐木关。武夷山除了特产岩茶,还是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的发源地。由于这一点,也让所有喜好红茶的朋友心生向往。多年前,金骏眉名声大噪,也带动了正山小种重现昔日辉煌,而正山小种的真正产地在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也称武夷山桐木自然保护区。

产茶区平均海拔均在1000米左右,生态环境优异。从我们所住宿的武夷山三姑度假区驱车至桐木村需要一个多小时,过了星村镇不久,便进入峡谷地带。峡谷内山回水转,水抱山流,两岸群峰耸立,万木叠翠,急流险滩遍布,飞瀑流泉高挂。沿路会经过青龙大瀑布景区和峡谷漂流景区,之后车道骤然变窄,只能容中小客车行驶了。

到了目的地,由于下雨,山里的猴子都没有出来,只有暴涨湍急的溪水在奔腾。此行桐木全程有当地茶人郎成文、郎爱英兄妹和程华陪伴,跟郎爱英商量后,按我们的计划先去拜访梁骏德。梁骏德的故事就不多说了,总之是金骏眉的创始人之一。及见了面,发现梁骏德乃是一位朴实的老师傅模样,似乎声名鹊起也并未改变作为老茶人的本色。稍做停顿,梁师傅就亲自带我们去参观他的骏德茶厂的厂房,按当地话讲,也叫青楼,实为加工茶青的三层土木结构的木楼。一层以松木烧火,二层即可进行正山小种传统制法中的松木烟火烘干工艺,三层进行青叶的加温萎凋,三层楼火脉相通。由于桐木终年云雾,多数时候都需要加温萎凋。萎凋之后进行揉捻,揉捻后进行堆放发酵,发酵完成后有两条线路:传统松木烟火烘干,即成传统正山小种;如走电烘箱,即为新工艺无烟小种。同理,金骏眉也属于新工艺。访茶团人员多,大家七嘴八舌不住询问,梁师傅都一一耐心解答。见了创始人,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金骏眉,各种真假难辨的传闻自然也就一一得到澄清了。在如何辨别金骏眉这个问题上,相信每人都有了认识和提高。在亲身感受了桐木关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之后,金骏眉之所以售价不菲也就不难理解了。按当地收购价,仅茶青就需800一斤,按4斤茶青出一斤成品茶来算,一斤金骏眉的茶青成本价即达3200元。再加上制作加工以及销售环节的成本和利润,一斤金骏眉可不得大几千吗?及到了北京,就过万了。


在村里一间饭馆的廊檐下用午餐,基本上就是农家饭,食材都很新鲜,但也比较贵。对面即是云雾重重的起伏山峦,厚厚的云雾在密布的竹林外包裹缠绕不休。此情此景,不觉心生世外方一日的感慨。餐毕,又去参观桐木茶厂。桐木茶厂成立于1988年,是桐木关最早的两家茶厂之一,其生产的正山小种一直是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红茶类的外销主力,算是大厂大企了,单从厂房规模上即可见一斑。我们到的时候,正见到大片摊晾的茶青以及烘房内等待加温萎凋的茶青。目前在桐木村茶厂茶企众多,通常的本地特色红茶均能生产,如正山小种(传统型、新工艺)、金骏眉、银骏眉、大赤干、小赤干甚至更明确产地的挂墩、麻栗,但为了品牌建设和推广的需要,各家也会冠以各种新名称甚至研制新品种,算是产品差异化战略吧。比如,骏德茶厂的金玫瑰、小种红袍,桐木茶厂的醉醉红。

由于下雨和时间的关系,我们没能再上挂墩看一看。我们所在的位置大约是海拨800米左右,而茶树大多在1000米以上的区域,要去挂墩,还得继续往上走。挂墩是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有以挂墩命名的生物物种,如挂墩鸦雀、挂墩角蟾、挂墩鳞毛蕨等。在英国大不列颠自然博物馆有许多采集自中国挂墩的生物标本。那么生长于挂墩的小种红茶,必然会更好喝些吧。好吧,留些遗憾,也就留下了今后再访武夷的理由。


返回的路上,天开始放晴,景致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烟雨蒙蒙迷雾重重,拨云见日后的山谷林木溪流瀑布都变得清晰爽朗色彩鲜明了起来。我们请司机师傅直接给我们送到茶博园,这里是观看“印象大红袍"的场地,周边以武夷茶为主题建成了开放式公园,其中也栽种了许多品种茶的茶树。宽阔的崇阳溪在近旁横过,对岸即是大王峰,玉女峰在更远处亭亭玉立,与大王峰遥遥相望,”印象大红袍“正是以大王和玉女的一段传说编剧的。夕阳下,大王峰的颈肩处缠绕着一片薄如轻幔的云烟,淡定地看着身旁的崇阳溪静静流淌。也许是这一刻,让访茶团的不少团员都萌生了只待夜幕垂挂时一睹”印象大红袍“的想法。(待续)

本文写于2012年5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