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攀登者》够燃够爆!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花熹 2022-07-15 发布于湖北


《攀登者》够燃够爆!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作者:花样年华      来源:花熹(cyp4290)

长假之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看一部电影。

我是9月30日去看的,21:00的场次,选片的时候就被告知场次满爆,堪堪拿到最后一张入场券,位置不算好。果然,开场几分钟全厅座无虚席。

我看院线电影比较多,口碑、上座率这两个硬指标最能说明问题。好久没有这样有票房号召力的片子了。后来数据出炉得知,截止当晚九点,《攀登者》的票房已经超2亿。

在建guo70周年之际,这部爱国主旋律的片子上映,就像今年的阅兵仪式上出现的"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发明者屠呦呦、教育家于漪这样的“明星”一样,心之所向,众望所归。

我要说的一点就是,这部片子燃、赞、好看。

盛名之下,没让人失望。

影片开头就很惊险,紧紧攫住我的小心脏。

那白皑皑的雪山、风云变幻的气象、蓝得澄明的天空,连飞鸟也无法逾越的结界,每一步的前进都是那样步步惊心。

我曾去过西藏,到过冰寒彻骨的一号营地,爬过气都喘不过来的海拔5千米+的雪山,登过背着氧气瓶连骡马都不上的山顶,也有过坐在凌晨爬坡打滑的车上大气不敢出一声的体验。

所以,我懂那个8848.13的高度,足以令人魂牵梦萦。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

荷马曾说:“为祖国倒下的人,是光荣的。”这句台词是从牺牲的老队长口中说出来的就格外令人动容!

那是1960年,在条件极艰苦的情况下,登山队员凭着使命感、一股韧劲、一腔热血向世界之巅发起冲击。大自然面前,人是那样渺小,可是风雪载途,永不言弃!

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特质!

影片很好的诠释了“为国登顶,寸土不让,中国的地方必须有中国人的脚印,登上去活着回来。这是我们所有登山队员不变的信念。”

所以,有方五洲临危受命,继续带领剩下的队员登顶,没有什么难不难的,没有什么办不办得到的。路在脚下,峰在眼前。

所以,有李国梁主动请缨,带领年轻一批的队员登顶,从青涩少年成长为铁血男儿,挑起为国出征的大任。前辈可以的,我们也能办到。

所以,有林杰扛上觇标,登顶为测量,为了中国高度而攀登。

所以,有徐缨,72小时连续不断的监测珠峰气象,高原反应肺气肿还坚持不撤退。

所以,有遗憾截肢未上珠峰的杨光,四十年后重返珠峰,壮志未酬心不甘,终于用一条腿一只铁爪征服了世界第一高度。

中国,历来不缺英雄,前赴后继。从容赴国难者,力挽狂澜者,荡气回肠者,默默坚守者……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的形象值得在大荧幕前得到流传。

史诗般的壮丽,可荡涤人的心灵,提升格局,改变气质,开阔视野。

我们总在说爱国,爱国是什么?

是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宋教仁的“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是陈毅的“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爱国,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也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或者仅仅发生在青少年们课堂上。而应该像一阵风、一场雨,一场大雪,拂过每一片树叶,浸透每一片森林,覆盖千千万万的房梁瓦舍。

它所到之处,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身份地位,家国都深藏于心。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英雄,普通人,爱国心,都该有。

鲁迅说:“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一部好的片子,让我们在电影院的漆黑中恣意落泪,因为戳中泪点。

你骄傲,你自豪,你有幸身在这个国度,你也是十四亿万一份子。

我想这也是这一部片子的意义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