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我自己写的,你会经常看到人们长篇大论,把各种高大上的名词挂在嘴边,可一旦回归交易本身,各种围绕着如何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套路就来了。这个交易可不光指的二级市场交易,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 截两段,关于索罗斯的易错性和反身性 索罗斯则有所不同,由于早年的哲学经历,使得他一生致力于将其哲学观念注入到投资实践和对世界的理解之中,所以他对于经典的反思启示于最基础的哲学上的方法论。从其众多的著作和演讲中,我发现他习惯于将其哲学命题,归纳为“易错性”和“反身性”两个核心观念。
其中,索罗斯所谓的“易错性”,受到其导师波普尔证伪主义哲学的很大影响,指当一件事情有人参与时,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始终是片面的、歪曲的。这在神经科学上很好解释,因为意识是源于脑内数百亿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发生作用的“突触间隙”只有大约10纳米左右的距离(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应用范围),所以,在可预见的观察手段和计算能力下,人类不可能准确测量发生在每一个人的头脑里数百亿突触间隙之内的事情(埃克尔斯);而“反身性”则类似于宏观经济学中“预期的自我实现”的假说,是指人们歪曲的观点能反过来影响到与该观点有联系的事情,因为错误的观点会导致不适当的行动,从而影响事件本身,它源于人们想要了解世界的认知功能和试图影响世界来改善生存状态的操控功能,当两个功能开始互动反馈,“反身性”便由此而生。在负反馈情况下,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会更接近现实本身,在极端情况下,便产生了均衡。但在正反馈情况下,两者实际上离均衡越来越远,故套利行为不一定会使资产价格收敛到内在价值。 而当“易错性”和“反身性”共同作用时,二者之间就会相互影响,产生“相关反射性”,即认知偏误改变着事实,同时被改变的事实回过来加大认知偏误,从而大量的不确定性被揉入其中而难以收敛到理性。特别是当人们的认知有很大分歧时,认知与事物间的作用,或相关反射性,会更加强烈,比如在金融市场“泡沫”的发生或行将崩溃的时候,金融市场不仅可能扭曲真实经济活动,而且可能诱致真实经济活动与扭曲了的市场信号相符合,从而导致更加扭曲的市场信号与经济活动。“相关反射性”作为索罗斯对市场理解的核心,是经典理论所回避的问题,传统的供给和需求曲线之间没有互动联系。 来看照片,都是自己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