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食无毒彩色蘑菇图册 ![]() ![]() ![]() ![]() ![]() ![]() ![]() ![]() 秘诀在枯树下面
![]() ![]() ![]() ----------------------------------
不可食有毒彩色蘑菇图册
![]() ![]() ![]() ![]() “鸡腿蘑菇”含有毒伞肽和毒肽,毒性较大,它能严重损害人的肝、肾、心、肺、大脑中枢神经等重要器官,严重的可危及人的生命。,百姓俗称的“鸡腿蘑”学名叫“白毒伞”,外观呈乳白色,颜色与普通蘑菇相近,茎杆较长,普通消费者很难辨认。 -------------------------
![]() ----------------------------
一.蘑菇的形态特征
常见形态:伞状、杯状、球形、珊瑚状、耳状、棒状、马鞍状、盘状等等。 在伞菌中 ,凡是菌柄上既有菌环又有菌托的蘑菇就是属于 鹅膏菌,鹅膏菌中的大部分是有毒的,因此这一类蘑菇千万不能采食。 下面是鹅膏菌的样子↓↓↓ 质地种类:肉质、木质、胶质等。 生长类型: 腐生:长在落叶、枯枝、倒木、粪便、草地上的蘑菇,依靠分解植物残体而生长; 共生:跟高等植物的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菌根关系。 二.野生毒菌中毒的类型与特点
胃肠炎型: 轻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会出现休克、昏迷、急性肾衰竭。 主要有红菇属、乳菇属、口蘑属、枝瑚菌属、牛肝菌属、粉褶菌属、蘑菇属等。 肝肾损害型: 此型中毒最为严重,毒素为剧毒,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肽类和毒伞肽类。此型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 多存在于鹅膏菌属、褐鳞小伞蕈及秋生盔孢伞蕈等。 神经精神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患者可能会狂笑,手舞足蹈,产生幻觉,严重者出现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 主要由毒蝇伞、豹斑毒伞、光盖伞等引起。 溶血型:误食会出现胃肠炎症状,后出现黄疸,血尿、急性贫血、肝脾肿大等,可引起急性肾脏损害。 多为鹿花蕈、褐鹿花蕈、赭鹿花蕈等。 日光性皮炎型:误食这类毒蘑菇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 这类毒蘑菇主要是叶状耳盘菌,又称猪嘴菌。 此外,近年的研究发现,亚稀褶黑菇引起的中毒是以心肌损害为主伴多脏器损害,中毒者多死于横纹肌溶解和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率较高! 白毒鹅膏菌:又称白毒伞,学名为淡红鹅膏菌(Amanita pallidorosea),剧毒,中毒类型为肝肾损害型,是致死率极高的毒蕈,一般食用后6~24小时出现不适,如头昏、乏力、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出现1-2天“假愈期”,随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昏迷、黄疸、无尿等症状,严重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灰花纹鹅膏菌:较小,菌盖直径3-6cm,幼时近卵圆形,开展后中部下凹而中央往往有一小凸起,暗灰色,中央近黑色,表面有比较明显的纤维状花纹。菌肉白色,稍薄。菌褶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细长,近圆柱形,长5-8cm,粗0.4-0.8cm,灰白色或灰褐色纤维状小鳞成花纹,基部色浅呈污白色。 亚稀褶黑菇: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子实体中等大。菌盖浅灰色至煤灰黑色,菌褶直生或近延生,浅黄白色,伤变红色,稍稀疏,不等长,厚而脆,不分叉,往往有横脉。由于与某些可食用菌极为相似,误食中毒发生率达70%以上,一般进食半小时左右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毒素有明显肌溶解作用,病死率较高,中毒者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三 毒菌的鉴别 由于毒菌毒素复杂,一些关于毒蕈毒素的分析研究尚在进行中,目前还不能通过实验室检验对毒菌毒素进行确认, 毒菌鉴别主要是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而且需要相应专业的人员来进行。 四 食用野生菌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 食用三原则 一、没有吃过的尽量不要吃; 二、不认识的尽量不要吃; 三、没有把握的尽量不要吃。 2 食用注意事项 一、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二、野生菌应炒熟炒透后再吃,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三、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
|
来自: 浩通820 > 《菌菇分可食有毒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