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碑林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西安碑林区地处西安南郊,上大学的时候就听人说,碑林区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也难怪,这里几乎集中了西安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学。大学旁边,最多的一个是美食,另一个就是书店。

        小学时代,那时的书店都是柜台式的,看上哪本让店员阿姨给你取。我买的是大彩页的安徒生童话和民间故事,我记得爸爸非常反感这类书,嗤之以鼻地对老妈说不要让孩子看这种王子公主的书了。爸爸骑着自行车带我去新华书店,让我挑,我买了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皮皮鲁和鲁西西》,他说可以。中学时代,每次陈老师给我们介绍完一个作家作品,一放学我们就直奔西北大学门口的一排书店,寻书买书。我对书有异乎寻常的洁癖,有时挑好的书,品相不好,落满了灰。书店的店员就会用砂纸给我慢慢地打磨,把落在书顶的灰除去。大部分店员可能本来就是西北大学勤工俭学的学生,有这样一位文质彬彬、温和儒雅的大哥哥在你面前认真地为你打磨、修饰书,这本身也是一种享受啊,哈哈哈。有一次听见好几个人急匆匆地跑来问卡夫卡的书到了没,我并不知道卡夫卡是谁,但觉得那是一种时尚,关于书的时尚,我也想走在时尚的前沿。我也买了一套,到现在没看,也不懂,老爸说我是藏书家——买的比看的多。最难忘的一次是,初三寒假补课,最后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我和迪到西北大学那条街一家我们总去的书店,老板娘看见我们非常高兴。我们挑了半天,选了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我说今天刚好是我阳历生日。迪说她买给我作生日礼物吧,老板娘还给我们打了八折。大学时代,我喜欢逛校门口的汉唐书店,和筑摩书店,他们各有千秋。汉唐书店很大,各种类型的书应有尽有,偏重文史哲;筑摩书店,很小,不过十几平米,它没有空间把书都平摊着摆开,只能密密麻麻放在书架上。你要像淘宝一样慢慢淘,我觉得这家书店的老板一定是个爱书懂书的人,对书的感觉非常敏锐。一次我专心地在这淘书,差点被小偷把钱包偷了。我那时喜欢穿牛仔裤,把钱包放在后面的裤兜里,觉得很酷,但也方便了小偷。还好,我对书比较花心,像猴子搬包谷一样,这本翻翻,那本翻翻,少不了身子挪来挪去才发现小偷。因为我的洁癖,所以很少逛旧书店。一次陪翔在西工大门口的旧书店淘书,一家挨一家的旧书店,狭长而昏暗,一股旧书的霉味。可是爱书人还是乐此不疲地侧着身子在里面穿梭、翻捡,于是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淘了一本九成新的《陕西皮影》,五块。自此,我也爱上逛旧书店,这个乐趣就在买书的过程中。

        筑摩书店已经拆迁了,那一带建了大商场。商城里面开了那种带咖啡店的时尚书店。里面的阶梯型设计,即使你不坐在咖啡厅那边,读书也很方便,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书。我能体会经营者的良苦用心,更能理解他的步履维艰。一次带儿子去看书,买了一杯饮料,我在看一本日本建筑师写的书,他说好的建筑当你抚摸它时会觉得它在与你对话,这样的书就适合在这样的情调和氛围下看。儿子也假模假式的坐在那看书,不过坐不了两分钟就换一本,后来我才发现他的乐趣在上下高脚凳。我想到在苏州山塘街,我看了一场昆曲表演,剧场内装修非常古朴典雅,人很少像一个小型堂会。我冒昧地问老板究竟赚不赚钱,他说他还经营别的产业,这处文化产业目的不是赚钱,甚至明知是赔钱的,但他也要坚持做下去给昆曲一点生存的空间

西北大学那条街已经成了商业街,大部分书店已经难以为继,个别留下的也主要是卖考试用书,文艺书籍的空间越来越小。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来找卡夫卡,时代变了,我理解书店的艰难。但感谢总是有那么几位偏执的爱书人,在红尘滚滚的商业区为我们留下几缕清幽的书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