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罗宗强先生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前天中午,老杜发来短信:罗宗强先生去世了……

我一下就想起,好多年前,我问老杜,你家在南开旁边,难道你就没见过罗宗强先生,老杜傻傻地想了一会儿,说,好像见过,一次在书店,本来没认出来,但他结账时一口广东口音引起我的注意,才发现是罗先生。

我和罗先生是没有任何交集的,虽然一直努力地想有交集!考博的时候报了他的大弟子卢盛江,还专程去了南开见了卢老师的学生文爽,小姑娘非常热情,还给我背出了去年的考题(网上没有)。不过,后来,还是单科差了一分。

没有交集,可并不陌生,像精神导师一样,只是一想起自己至今一事无成,有些惭愧,也只有高山仰止的心了。

初识罗先生的文字,还是十多年前。

当时,我三十岁,已辞职,孩子二岁,既不想在家呆着,也不想回到以前的单位。我该怎么办?何去何从?我想能不能重新回到学校,转专业学中文。决心已定,找来参考书。虽然一直都以文学爱好者自居,但是文学史一遍还没看过,复习的任务是异常艰巨的。半年后,文学史看了十来遍才基本有了轮廓,这时信心满满的我找来目标院校人大的真题,结果,大题都不会!我有些焦虑,开始思考如何调整自己的复习内容和计划,显然光课本是不够的。

课本后面有很多参考书目,顺藤摸瓜找到了罗先生的《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想史》,长期的阅读经验培养了一种很好的语感,虽然不是很懂,但我知道这是好书。他的好不在于像一般的学术著作那样只有严密的逻辑和缜密的分析,而在于字里行间漫溢的生命情怀以及由此产生的浓郁的诗情。在罗先生眼里,作家作品不再是冰冷的没有感情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翻看后记,罗先生写这本书化了八年,加上二校就是十年。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用心感受罗先生用生命凝聚的智慧与深情呢?

我搜罗到了罗先生全部的著作,包括他的生平简介。天呀,罗先生最好的青春年华是在江西赣南度过的。文革时,造反派打他,用枪托捅他想使他低头,罗先生回忆时写道:我抬头看看树叶缝隙洒下的阳光,小鸟在歌唱,便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在罗先生最艰难的时期,他的好友辗转把他调到了南开大学,那个时候罗先生已经四十岁了,最宝贵、精力最充沛的十年已经过去了。但是他不仅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马上投入到忘我的科研工作中,同时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经常是把妻儿安顿好后,自己一个人青灯古书,默默耕耘,他说虽然半夜才睡,天亮又起,但一点儿都不觉得累,罗先生把自己前半生耽误的时间和激情都加倍投入到了古典文学研究中,信仰和热情是他的源泉和动力。

我找到的我离罗先生最近的坐标是,八七年他在西北大学开会,我在西北大学南门的小学刚刚走进知识的大门,那时的我当然还不知道这扇门有多么深邃迷人。

考研之路是艰难的,二次考人大都没有考上。第二年成绩出来,调剂时我选择了赣南师范学院,因为罗先生在那里呆过,我是去朝圣的。我每天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罗先生的书,才能给我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家人都觉得我疯了,后来考虑到孩子太小才没有去。

考博的时候,罗先生已经不招学生了。我对朋友说,其实我并不在乎那些外在的东西,能在罗先生这样的人旁边端茶倒水,也可以学到很多啊。她调侃道:行了,行了,别把罗先生做学问的手烫了。然后我们一起开怀大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每日诗酒文章,那些日子真是美好!

不过,我依然一直关注罗先生,先生在八十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出版了《明代文学思想史》,他说明代和魏晋南朝一样都是思想大繁荣的时代,研究其间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极为有价值。

罗先生走了,和罗先生一起逝去的,还有一代学人的风采和治学精神,看似热闹的文化界、学术界,实则一片荒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