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听了传媒学院程栋教授的《新媒体概论》,简直就是一堂标准的示范课。从教师的语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到教师个人魅力都完美地展示了“教师语言艺术”(我讲的一门课)。 教师语言。程教授课下说话温文尔雅,一开始我还有点儿担心我坐在后面听不见。可上课铃声一响,程教授一句洪亮的:同学们好!极具感染力和穿透力,马上让我为之一振。学识渊博,谈到新媒体一些基本概念时,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引用了《左传》和《新唐书》里的内容,作为教古代文学课老师的我居然不知道,让人惭愧。概念清晰,程教授重点厘清了几个我们一般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媒体”和“媒介”,还有“言语”和“语言”。他的语言干净、简洁,没有一句多余和啰嗦的话。时不时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不仅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且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善用比喻,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本来枯燥的概念。我的感受是课堂内容不在多,不必满堂灌,但要“精”,要一语中的。这样训练出来,平时说话也自然会有条有理,而不是漫无边际。 课堂设计。程教授课件第一页是一张图片:一个媒婆和一对新人,我不解其意,然后他才娓娓道来。“媒”婆的“媒”和“新媒体”的“媒”一个意思,都是“媒体”和“媒介”的意思。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导语的范例。他还善于联系生活,频繁和学生互动,并且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把控课堂节奏。课堂内容一环扣一环,滴水不漏,过渡自然。 个人魅力。程教授开始提到要“珍惜当下”,其中暗含着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他以身作则,我前一天晚上告诉他想听课,但他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完美规范,这不就是践行了自己的话,做好当下。程教授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衬衫整洁,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样感染着我们。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个人气质应该和自己教的课统一。我曾经认识一位文学老师,他本身就是一首诗;语言学老师,“锱铢必较”,对语言非常敏感,绝不允许任何纰漏。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描述程教授,就是——与时俱进!他熟练使用各种新媒体软件,因此对其优缺点很了解,惟其如此才能轻松自如地融入自己的课堂,使课堂生动有趣。他提到还经常玩读书软件里的小游戏,让我觉得像一个顽童,很可爱。 总之,受益匪浅。我曾经以为网络上有那么多优秀的课程,何必“走进课堂”呢?可今天听了程教授的课才发现任何其它方式都没有面对面的交流那么鲜活、生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