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说从十岁到六十岁的朋友都有,但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顽童,长不大的孩子。她比我大二十岁,应该算是忘年交吧。当时,她每次说感觉我们是同龄人,我都不高兴,我有那么大吗?直到我有了学生,和小我二十岁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觉得是同龄人的感觉,才明白了,是心态。 真正在一起玩的时候,我们矛盾还是挺多的,因为都是个性非常强的人,经常恼了又好了,好了又恼了,挺大的人了像中学生。我们聊天的时候经常要抢着说话,最后只好说,那举手吧!大概是长期和各国留学生打交道,所以她永远与时俱进,思想上开放、包容、大气,这种人是不会老的。 我们所有的共同岁月都在美国,他乡遇故知吧。回国后,每次也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会面,一别四年。 现在想来,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一次,她让我去火车站接她,我途中接到她在华盛顿的女儿的电话,无非就是说一些客套的、官方的话,我答你别说了,我已经在路上了,你妈妈有强迫症(让女儿打一个致谢电话)。接上她,我说了和她女儿的对话,她笑着问闺女怎么说?我一边开车,手搭在方向盘上说,她接不上我的话……因为咱们都是神经病,人家是正常人,哈哈哈。我们在车里笑起来,倒好像我是她亲闺女似的。 对了,很多人认为我帮助她是有目的。的确,有一次我问她能不能在国内找个工作。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在纽约长岛的庄园,那时还不太熟。我站在阳台上,冷不丁来了这一句,她也很坦诚地告诉我同学和朋友都已退休,帮不上忙。说完,我们继续游览。 真诚,不装,没有官腔。这是能有这样的成就和地位的人,很大的优点,也是我们交往的前提。还有一次,她让我接她,我晚了几分钟,她不高兴,当时有急事,我没说什么。后来,我告诉她,我帮助你,是因为我把你当朋友,但如果你把我当成司机,那么,我们的友谊就结束了。她大惊失色,恍然大悟,说可是为什么以前没有人提出来。我说,当然,人家不敢呀。 从此,相处模式就更简单了,有啥说啥,我喜欢的沟通方式,为的是共同进步,成长即使到了八十岁也不晚!不过,前提得是两个明白人,糊涂蛋你跟他们扯不清。没想到,我们的友谊没有疏远,反而因此加深了。 秋天的时候,我们下午都有课,忙里偷闲,还约在公园踩着落叶散了会儿步,说了一些想说又没地说,也没人能听懂的废话。 是的,我们都有很多缺点,不是好相处的人。但回到西安后,竟没有一个人可以这么聊得来,想聊啥聊啥,聊文学、聊生活、聊八卦,且像一个师长一样可以给你很多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