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胆汤加减治耳鸣耳聋医案、配方

 心戒定慧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耳鸣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症之一,是耳的传音或感音机构病变时产生的听觉障碍。西医认为耳鸣耳聋多病毒感染和急性血管阻塞所致,多采用改善微循环治疗。临床多表现为耳叫如鸣,听力下降,甚至听力消失。

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耳鸣耳聋并非全属虚证,而为虚实各半。《景岳全书》提出:“耳鸣当辨虚实。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厚味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明医杂着·耳鸣》称:世上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证治准绳·杂病·耳》认为“暴聋之病,与阴阳隔绝之未甚、经脉欲行而未通”。耳鸣耳聋患者应从痰进治,结合行气活血,以理气化痰、活血通窍为治则,所以温胆汤化痰理气、和胃降浊可作为治疗耳鸣耳聋的重要手段。

【临床应用】

江氏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耳鸣、耳聋30例。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岁;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者半个月。临床症状:听力下降,需高声言语或附耳大声言语方能应答,两耳蝉鸣或两耳轰鸣,脉细弱或弦数,苔白腻或黄腻,舌红。五官科检查和电测听检查确诊。治疗方法:予温胆汤随症加减,药物组成:法夏20g,云苓、石菖蒲、陈皮苍耳子各15g,地龙、川芎、枳实、竹茹各12g。肝火上炎者加磁石25g,钩藤35g(另包后下);久病气虚者加太子参20g,炙黄芪4g,益气固表;肾阴亏虚者加熟地20g,枸杞15g,五味子15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12g上方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温服,每日3次。另用维生素B100mg,维生素B120.5mg,2%普鲁卡因2ml,患者听宫穴封闭,隔1日1次。上法1个月为1个疗程,若第1个疗程未愈,可继续第二疗程,必要时需进行第三疗程。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电测听检查在20~30分贝;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电测听检查在30~40分贝;有效:症状减轻,电测听检查在40~60分贝;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变,电测听检查无效果或者加重治疗结果:30例中治愈21例占70%;显效9例占30%。总有效率为100%随访22例,时间半年至3年,无一例复发。

杨氏温胆汤加减在耳聋病症中的应用,治疗方法:温胆汤加减: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竹茹15g,黄连10g,赤芍10g,石菖蒲15g,1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服药少者3剂,多者25剂。治疗标准:治愈:头晕目眩、恶心、痰黄、耳鸣耳聋及耳内堵塞感消失,饮食、睡眠正常。好转:以上症状减轻,饮食、睡眠欠佳。结果:50例中治愈38例(76.0%),好转12例(24.0%)。

【病案举例】

(1)刘某,本厂退休工人,女,62岁。1994年2月5日初诊。

患者不明原因,双耳听力下降半月加重2天求诊症见两耳蝉鸣,听力下降,需高声附耳言语方能应答,伴头痛眩晕、心中烦闷,苔薄白腻,脉浮或弦。电测听检查,骨导、气导均在55~60分贝之间,西医诊为耳聋。中医辨为耳聋耳鸣。证由痰瘀阻络所致,治以化痰理气、活血通窍,方用温胆汤加黄芪、川芎、苍耳子、石菖蒲、地龙、磁石,煎服,每日1剂。另用维生素B10mg,维生素B120.5mg,2%普鲁卡因2ml双耳听宫穴封闭,内服与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电测听检查恢复至50分贝左右。继续治疗1个月,症状消失,电测听检查恢复至35分贝左右。再治疗1个月电测听检查恢复至25分贝左右,能正常交谈。遂予六味地黄丸内服巩固治疗1个月,随访3年,未复发。

(2)杨某,男,47岁,某厂检验员。1994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2年前自觉双耳听力下降,需高声言语方能应答。曾求诊于某医院专科,电测听检查,骨导、气导均在60分贝左右,西医诊为耳聋,经用药(药名不详)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症状日渐加重,胸烦闷,痰多口苦,舌苔薄黄而腻,电测听检查双耳大于65分贝中医辨为耳鸣耳聋,证属痰浊中阻、脉络瘀滞,治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方用温胆汤加黄连、黄芩、地龙、川芎、苍耳子、石菖蒲、钩藤;痰多加胆星、海浮石;郁结加浙贝母。每日1剂水煎内服。另用维生素B100mg、维生素B120.5mg、2%普鲁卡因2ml,双耳听宫穴封闭,隔1日1次。内服与治疗2个月,症状基本消失,遂予六味地黄丸内服;双耳穴封闭治疗1个月,余症消失,电测听检查恢复至30分贝。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温胆汤常用于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笔者临床用于治疗耳鸣耳聋,配合维生素及封闭听宫穴,取得满意疗效。中医学认为本病不外虚实两端,但诸家见解不一。但临床所见不少耳鸣耳聋患者除了有耳鸣耳聋的主观不适外,并无其他明显的全身症状,这也给中医辨证分型带来了困难。周芳城认为耳鸣证分虚实,实证多由肝火上逆或痰火所致,虚证多属肾阴亏损或中气下陷。葛英华则认为耳聋从虚实论治,虚者多责心肾脾,实者多责肝胆、风湿火热痰瘀,故耳聋可分为风热外袭、肝胆湿热、肝火上炎、痰火上壅、气滞血瘀、脾虚湿困、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等证型。李延培根据“肺耳相关论”把耳鸣分为痰浊阻肺、木火刑金、肺气亏虚、肺肾阴虚四种证型。王德鉴按照病因病机的不同,把耳鸣耳聋分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五种证型。干祖望2按耳鸣耳聋常见证候分为风邪闭窍、痰浊上蒙、肝胆火旺、瘀滞清窍、气郁窍闭、肾虚精脱、中气下陷、营血不足八种证型。《灵枢·决气》篇云“精脱者耳聋”。吴鞠通说“温病耳聋,病系少阴,与柴胡汤者必死。六七日以后,宜复脉辈复其精。”肾开窍于耳,肾精亏损,阴液枯涸不能上滋于耳,故见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临床观察疗效不佳,有鉴于此,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变换以往从肾、从虚的传统论治,而注重痰的病理因素,并结合行气活血,在临床观察中,江氏以理气化痰、活血通窍为治则,以温胆汤化痰理气、和胃降浊,配合苍耳子川芎、石菖蒲通经利络,再佐以维生素B1、B12耳穴封闭,改善耳蜗血循环,营养耳蜗神经,诸药协力,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