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半年GDP增长仅2.5%,我们还要坚持抗疫吗?

 覆言 2022-07-16 发布于湖南


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仅有2.5%,尤其是第二季度的增长,仅有0.4%。
分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9137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36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增长1.8%。
显然,是第三产业拖累了整个经济的增长,也就是服务业、商业。

根据2021年的数据,第三产业占中国GDP的比重约为53.3%,雇佣了全国约47.4%的劳动人口,占据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第三产业的增长,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第三产业也最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

根据今天的数据,在第二季度,上海市的增长是-13.7%,吉林省是-4.5%,北京市是-2.9%。这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三个地区,经济都出现了负增长。
特别是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被“封城”2个月,不仅停滞了本市的经济,还对全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那么,这一切都值得吗?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吗?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鱼与熊掌”问题。“鱼”代表着健康,“熊掌”代表着经济发展。只要我们牺牲了“鱼”,学习国外彻底放开疫情防控,不再坚持抗疫,就一定会获得“熊掌”。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可以看看那些已经“躺平”的欧美国家,他们的经济好转了吗?

以美国为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12日的预测,美国经济2022年和2023年的增长率分别下调到2.3%和1%,经济增长前景进一步恶化。
我们知道,美国经济当下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和供应链短缺。这与美国疫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美国很多州的疫情政策反反复复,一会儿放开限制,一会儿又重启限制,影响了经济的复苏;

其次,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数据,约有20%的美国成年人出现了新冠肺炎的长期症状,包括疲劳、呼吸短促、脑雾、胸痛和头痛等等。在工作中,这些人的劳动能力肯定是要打折扣的,亦会影响经济的复苏;
再则,新冠疫情对美国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产生了巨额的医疗成本。
根据百度疫情的数据,美国在7月15日新增了约22.6万个新冠肺炎病例,以及1181个死亡病例。考虑到,美国很多州和地方已经停止统计数据,实际情况会更加糟糕。

事实就是,美国人既没有得到“鱼”,也没有获得“熊掌”,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知。在疫情中,必须要先保证“鱼”的健康安全。哪怕牺牲一些“熊掌”,减缓经济的发展,那也是值得的。

正所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我们又变成“东亚病夫”,广大劳动者没有健康的体魄,经济又怎么能够保持高速的增长?
对吧,美国作为发达国家,都没有办法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下,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何况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只能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坚持抗疫,在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恢复经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