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化步古沟:南望心田百姓宽

 老羊铲史 2022-07-16 发布于河北

隆化步古沟镇栅子村貌


1、隆化有座普宁寺

过隆化县城往西北方向,沿伊玛图河上行,从地名上看,你就会觉得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很多地名都是汉字蒙音,地名的字你都认识,但名字的含义就不一定知道了。

出县城往西北方向20公里处,有一个叫台吉营的地方,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里居然有一座普宁寺。这座普宁寺始建于1705年,也就是康熙四十四年。比承德普宁寺(1755年)整整早了半个世纪。

普宁寺,普天之下,和平安宁。

这是历朝历代所有执政者都期盼的盛世景象,睦邻友好,社会安定,风调雨顺,人民富裕,免遭战争和天灾人祸带来的流离之苦。

清朝初年,新朝皇帝允许八旗贵族来长城以外跑马圈地,一方面是对有功之臣的赏赐,另一方面,也是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以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

台吉营村的台吉,是清代敕封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爵位名称,皇帝给少数民族敕封的爵位为由高到低为王、公、贝勒、贝子、台吉。

顺治年间,皇帝让蒙古兄弟二人来现在的隆化伊玛图河流域跑马圈地,哥哥敖喜、弟弟敖悦,哥俩都是皇帝封的台吉,两个人带着若干蒙古人在这里定居,哥哥住的地方叫大台吉营,弟弟住的地方叫小台吉营。

在隆化的地名里,还有牛录(官职名)、博洛河屯(青城)、什巴尔台(沼泽地)、闹海营(猎犬)、哈叭沁(狭窄的地方)、八达营(吃饭打尖的地方)... ...,

而伊玛图河,则是山羊成群的地方。
这里最初就是蒙古人的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派和平景象。


2.本是贤王游牧地

然而,牧场慢慢地就变成了良田。

乾隆二十四年八月,乾隆皇帝结束木兰秋狝,沿西线御道返回避暑山庄,在卜克达坂梁,见草木葱郁,层林尽染,心情大好,作诗多首,刻于石碑,立在梁上。现在这个地方被称为“碑梁村”。

过卜克岭行围即景
本是贤王游牧地,非牟农父力耕田。
却因流寓耕于昔,私垦翻多占界边。

乾隆皇帝的意思是说,这里本来是蒙古王公的游牧地,不是农夫耕种的农田,因为流民越来越多,私自开垦多处侵占边界就越来越多了。

尽管乾隆皇帝对牧场被开垦有些担忧,但他很快就被另外一种心情所替代了,在第三首诗里,很快就表达了这样宽慰的心情:

过闰今年谓早寒,迫来午热拂秋鞍。
晚田赖此方成熟,南望心田百姓宽。

这一年是闰八月,中午时分,温热的风吹拂着马鞍,乾隆皇帝想到晚种的庄稼靠着这些热量还能成熟,站在山顶向南望,在田地里忙碌的百姓,小桥流水,男耕女织,心里也就非常的宽敞了。

这就是富饶的伊玛图河谷。作为一个大国的统治者,在当时,吃饱肚子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这条河谷是清朝皇帝进入木兰围场的西线御道,在这条河谷里,有多个行宫和营帐,康熙、乾隆、嘉庆皇帝带领狩猎大军,多次在这里驻扎、围猎、处理政务军务。

随着来此落脚的流民越来越多,牧场范围越来越小,皇帝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乾隆初年,山东莱州府逃荒而来的汉族孙、张两姓来此定居,租种台吉家的土地。乾隆皇帝命人在住宅以北夹了一道栅栏,表示从此向上,不再开围。

后来,这里又修建了一座喇嘛庙,又被称作喇嘛僧栅子,现在这里简称为栅子,是一个行政村。
3.帐殿张雁塞,毳服蒙龙光

卜克达坂梁上的石碑在那里伫立了二百多年,历尽风雨侵蚀,也经历了康乾盛世后近百年的混乱,石碑自己也被人砸断,遍体沧桑,与石碑上的文字形成强烈的反差。

封建王朝的统治的局限性,即便是出现了康乾盛世那样的鼎盛时期,但终究是历史上的一瞬,没能长久。就如同山脚下的协义昭灵神祠(西庙宫)一样,修建完毕后没来得及使用,一个王朝就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了。

南望心田百姓宽,成为乾隆皇帝的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他在避暑山庄与马戈尔尼谈判时封闭的国门,从此,中华大地开始了近百年的屈辱。

而真正让百姓过上幸福日子的,还看今朝。

在石碑的正面,是乾隆皇帝的九首《于木兰作》,诗中叙述了康熙皇帝设置木兰围场的目的,描绘了塞上围猎、宴请蒙古王公的情景,同时也认为这里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的自然风光胜过了苏杭。

第八首的前两句为“帐殿张雁塞,毳服蒙龙光”,我看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张雁。

2022年6月下旬,当我们来到栅子村委会时,一些人正在忙碌着给新建的村委会收尾、搞卫生,准备七一正式启用。而这座略显豪华的村委会是由村主任自己捐资二百多万元修建的,这位村书记兼村主任就是张雁。

2022年七一,村委会正式使用


2014年,退伍后在北京经商的张雁,回村投资4000万元,成立承德土农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了北苍术示范基地和养牛场,每年带动250多人次通过务工,人均增收2万元左右。

我问张雁,你在北京做地产、做投资、融资,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你为什么要回家乡做事呢?

张雁不善言辞,但很诚恳,他说: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就是要回报家乡,让家乡更好。


张雁除了种植药材、养牛外,他还瞄准了“五彩旱稻”产业。“五彩旱稻”可谓浑身是宝。“它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秸秆中提取的纤维素,能生产3个月便可降解的地膜。通过设计稻田画,还可以发展农业观光游。”

张雁说,投资1亿元的种子研发基地和投资1.5亿元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也在加快推进。“我们的目标是形成'种子——稻谷——秸秆——纤维地膜——基肥’的生态闭环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4、步古沟是“步虎沟”,是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地方

张雁所在的栅子村隶属于步古沟镇,这里是乾隆皇帝修建的阿穆呼朗图行宫所在地,步古沟原来叫“步虎沟”,步虎是摔跤手的意思。

清朝皇帝的塞宴四事包括诈马(赛马)、什榜(音乐)、布库(相扑)、教跳(驯马)。

其中的布库就是摔跤,布库与“步虎”谐音,应该与此有关。步古沟这个地方培养出过优秀的摔跤手。于是,就用“步虎”为这个地方命名了,这也是尊重人才、为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的一个举措。

步古沟镇党委书记赵国强说,步古沟镇有20个行政村,耕地4.6万亩。“地里原来种的基本都是玉米,刨去种子、化肥、人工等费用,每亩撑死能落个500元。”该镇曾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穷乡镇,贫困村多达12个。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镇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中草药、麒麟瓜、蔬菜等特色产业。为确保产业迈开步、走得稳、行得远,当地积极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

县、乡镇积极为他们创造最好的营商环境,使他们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2019年,在北京新发地市场批发水果的李国林也回了老家,建起600多个大棚,搞起麒麟瓜种植。

随着一个个有资金、会管理、懂市场的能人返乡创业,步古沟镇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我家流转了4亩土地,每亩租金1000元。腾出手后,我每年可以在大棚干8个月活,每天工资120元,一年能挣两三万。”正在麒麟瓜大棚掐枝的白虎沟村村民刘学萍说。

有很多来自云南、保定等地的人常年在这里打工。过去我们习惯的劳务输出,在这里变成了劳务输入。

据介绍,目前,步古沟镇中药材面积1.2万多亩,麒麟瓜8000多亩,设施菜3000余亩。“全镇6703名贫困人口不仅全部脱贫出列,还和大伙儿携手迈向乡村振兴的'幸福路’。”赵国强说。

(以上采访部分取材于河北日报陈宝云稿件)

5.东庙宫进、西庙宫出,伊玛图河可旅游

又是一个秋天,红叶满山,金谷满川。乾隆皇帝围猎结束,出塞后住在了阿穆呼朗图行宫,阿穆呼朗图是“康宁”的意思,也就是现在的步古沟。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皇帝高兴,又赋诗一首:

出哨口见村居秋成颇佳诗以志事

东进由西出,轮年景顿殊。
柳条横野限,枫色隔峰无。
火种山皆濯,霜收圃不孤。
行行接民舍,历历验农劬。
虎落一家聚,鱼鳞薄赋输。
幸逢今岁耳,敢忘去年乎。
纵见高囷慰,还怀漏釜吁。
何非廑民莫,岂曰事游娱。

可能就是因为这首诗的第一句,在当地就有了皇帝去木兰秋狝从东庙宫进、西庙宫出的说法,说皇帝不走回头路。

其实,在承德的民俗中,只有娶媳妇不走回头路,皇帝才没有这个讲究呢。但皇帝在这条御路上往来之频繁,可见其对这里的环境之喜欢。

这条几乎被人遗忘的御路,是清史研究的处女地。今年5月28——30日,新任省委书记倪跃峰来承德调研时,就谋划发展大旅游时说,要利用承德的区位优势,综合考虑游客的年龄、性别、知识结构、职业等因素,做精准定位历史文化爱好者、冰雪体育爱好者,特别是北京的旅游、文化、养生爱好者消费体... ...用足用好森林、草地、湿地、水系等丰富资源,以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等为纽带,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使承德真正的成为国内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现在的伊玛图河流域,有五彩稻田、有行宫遗址、有乡村民俗,有普宁寺,还有那么多你认得出字但不明白意思的地名,皇帝进出围场的西线御道,在张雁、李国林等人回乡投资的建设热潮中,不断创造新的亮点,在赵国强等人的规划中,也即将成为新的乡村旅游热线。

由“避暑游”到全年游、全域游,承德发展大旅游还有哪些优势不为人所知?
口罩火了:在承德一个神秘的山洞里,存放着600多年前的口罩

瓜果主粮并种  腰包粮仓兼顾:隆化县步古沟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