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费脑子,又能高雅、高效地生活、工作,有这种方法?当然有!

 心明斋 2022-07-16 发布于山东

现代人之所以会觉得生活、工作压力大,除了生活、工作本身的因素,还有其他三个方面原因,在很多原本不需要费脑力的地方,消耗了大量脑力:

第一:日常琐事消耗脑力

日常生活中,找钥匙、穿什么衣服之类的琐事上,消耗了不少脑力。在工作中,找文档,日常性的工作也消耗了不少的脑子。

第二,带有情绪的生活、工作。

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情绪,是因为在情绪发生前,一个人的心里都隐含着焦虑,只要这种焦虑存在,都在消耗脑力,而且,之后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来消除这种焦虑带来的心理疲劳,还需要继续消耗脑力,这就是人兴奋过后,也会有种打不起精神的感觉的原因。

第三、不懂得调节自己的兴奋状态。

在职场中,只有一些重要的事,在重要的节点上,才需要用一种比较高的兴奋度去应对,一般的时候,只需要很低的兴奋度就可以应对。不懂调节自己的兴奋状态,也会浪费大量的脑力。

现代的生活、工作,是比以前要紧张得多,但是,现代人不懂得如何有效、合理使用自己的脑力,导致在这样的生活、工作中压力巨大。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不费脑子就能高雅、高效的生活、工作呢?

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向由黄帝创立,由孔子传承的「礼」借鉴。

文章图片1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黄帝、孔子的「礼」就是什么怎么回事。

由黄帝创立,孔子传承的「礼」,其实质是,教人在动态的生活、工作中练习「心智系统转换」。

每个人都有两套心智系统,动脑筋想事,费脑子做事,用的心智系统是第一套心智系统。学习「心智系统转换」是为了使用第二套心智系统,通俗的说,就是想事不要动脑筋,做事不要费脑子。大家不要觉得奇怪,王阳明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随感而应无物不照」就是对不动脑筋想事,不费脑子做事的描述。

但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事情太多,那又该如何处理呢?

这就是「礼」的作用,对于日常出现的各种事情,都可以预设一套固定的、得体的言行举止规范,这种规范叫做「礼」,在生活、工作中运用这种规范就叫做「执礼」。

在于「执礼」的过程中,「执礼者」不用第一套心智系统,而是处在于一种「意识内收、内守」的状态中。「意识内收、内守」是「心智系统转换」的前提,有了「礼」这么一套言行举止的规范,就能帮助人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意识内收、内守」的状态。

一个人只要在这样的状态中,真的遇到事情了,自然会知道怎么做的,这就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老子说的「无为、弗争」、王阳明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文章图片2

这种「执礼」的模式,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我们可以对每天发生的事情进行归类,把那些常规的事情都固定下来,包括言行举止统统都固定下来,在固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言行就是修饰、美化,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变得得体、高雅,使之变成自己的「礼」,然后,让这「礼」成为自己的习惯,这样每天就可以不费脑子地生活在「礼」中了。

即使是这些重要的事情,也能用固定的做事流程固定下来,只把脑力集中用在事情的重要节点上。如果,你懂得这样运用自己的脑力,那么,再高强度的工作,你也会应对自如,保证把自己的脑子用在最重要的地方,这样做事效率就会很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