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我见之六

 太行森林 2022-07-16 发布于河北

拳论讲:'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拳者意也'笔者的体会是是若能一动无有不动地行拳八十分钟,那么拳里面的内涵会增加很多,具体说来就是在推手时,会有一种比一般轻的人更轻,比一般感觉灵敏的人更灵敏,较之一般的人有一种更能粘住,跟住对方,劲走对方之背的感觉。

我顺人背谓之粘这我顺人背,决不是一定要使自己的手,身,在对方之背,而是既使俩人正面接手,亦要立即有我顺人背之意思,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这是由于你行拳八十分钟后达到的那种轻灵松空的掌控,然后,对手较之你有不够轻灵松空之处,你即可轻易地知觉对方劲的来路,力量,方向一目了然,自己劲的意思已在对手的背后,从而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行拳时为什么有些人在讲要'等拳',这'等拳'笔者以为:就是你在行拳时,不要事先预设下一个动作是什么,而是要在行拳之中,俟上一拳意已尽,下一拳意(招式)未出之时,先等待下一拳意出来然后再缓慢而舒匀地行出拳意,谓之'等拳'即是不主动,平时行拳养成好习惯,就可渐渐体会到: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那种感觉来。

拳论讲:先在心,后在身。也就是说行拳时首先应注意:心先动,形在后练得好了之后,应该是心形之间并无明显的间隔。此其一。

其二是行拳每一举动之前应先动命门,即:腰为纛,腰部是命门的所在且命门穴是在腰部的中间,皆因在命门先行展开的情况下,连带着四肢百骸,尤其是两手的运动而运动,才能在命门的作用下逐渐做到身体各部位依次展开到应有位置,收敛时亦应随着命门的内拔而逐渐由外而内陆依次收缩,并使各收缩之外延部分亦连带,而这种连带是用意不用力地连带,否则,就是偏硬。

我们常说,转换重心、须注意重心的平移,亦就是说:在行拳时,习练者的重心移动须在运动中平行地移动重心,其中的关窍即是注意意守会阴穴,那么如何具体地做好这一点呢?拳论中关于身法的要求常提到要溜臂提肛,也有的拳师为了较为明确地指导具体该注意到身体的哪里,提出了注意腹股沟的内敛与臀围线的前移(如上海江湾体育场周老师语)而近代名手王培生前辈则提出要小腹上翻,与小腹下翻的论点也和这有关糸,诠释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据笔者理解,其平移时意守会阴,与溜臂提肛,与腹股沟内敛,臀围线前移,以及小腹上翻、小腹下翻这四个方面的诠释都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行拳关键点,具有相辅相成的点拨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