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分析 本篇首先指出外感淫邪、内伤情志和饮食起居失常是导致疾病的三大类主要原因,这些病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阴阳气血逆乱失常则发生疾病。在此基础上,篇中着重阐明欠、哕、唏、振寒、噫、嚏、蝉、泣出、太息、涎下、耳鸣、自赘舌等 12种病候的病因、病机和治法,并在指出这些病候都是'奇邪之走空密者'之后。概括说明上气、中气、下气不足的病变。所述内容,对临床上认识这些病候的病机和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特别是论述上气、中气、下气不足的内容,更为临床病机分析时所常应用。 临床报 本篇虽然论欠、啮、唏、振寒、喷、咖、蝉、泣出,太息、涎下、耳鸣、自费舌等12种病候的病因、病机和治法,但也都有一定规律,一是这些病候与空窍有关;二是受脏膨、经络的支配,因此,上、中、下三气不足也是脏腑经络失调的表现。 朱丹溪治超越陈氏,20余岁,因饱后奔走数里,遂患哕病。但食物连哕百余声,半日不止,饮酒与汤则不作,至晚发热,如此者三月。脉涩数,以血入气中治之,用桃仁承气汤加红花煎服,下污血数次即减。再用木香和中丸加丁香服之,十月而愈。(《续名医类案·呃逆》)) 薛立斋治一妇人痢后呕哕(即呃逆也),服降火化痰等剂愈甚,脉洪大,按之虚细,作渴饮汤,诸药到口即呕。此脾胃虚寒,不能司纳,以参、术、炮姜末各一钱,以饭作丸,米饮不时送三五粒,至三两余,闻药不呕。乃以六君加炮姜,30余剂。(《续名医类案·呃逆》)) 缪仲淳治高存之邻人卖腐者,伤寒微哕,两日夜不省人事。其子乞方,问之曰∶汝父当时曾头身热乎?曰∶然。曰∶曾服汗药乎?曰∶未也。曾吐下乎?曰∶未也。因索伤寒书检之,其方类用干姜、柿蒂、工香及附子等温热之药(检方云云者,盖示人以病系阳明热呕,以上诸药均不可用,非临阵看兵书也),末条仅载白虎汤一方。缪思之,曰∶伤寒头痛口渴身热,本属阳明热邪传里,故身凉发哕(传里身凉,亦是金针),未经汗吐下,邪何从而出?但其人年老多作劳,故于白虎汤中加人参三钱,二剂立愈。(《续名医类案·呃逆》))繁问赣缘记缘缘 以上三案均为哕病,但治疗方法不同,病因病机也不一样,治疗方法颇有特色,可供临床参考。 柴屿青治汪谨堂夫人,两耳蝉鸣,昕夕不歇,服过人参、熟地四两,无少效。柴曰∶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治耳必责之肾固矣。但诊得两尺尚属有神,绝非肾虚,左寸亦平缓无恙,唯右寸关洪大,此肺胃两部风热所壅而致,遂不治病而治脉(雄按∶鼻塞治心,耳聋治肺,非仅治脉也)。用清解之剂,不数服而右耳已愈,再服数剂两耳痊愈。因思耳、目、口、鼻虽于五脏各有分属,而内实相通,治病唯以切脉为凭。夫固有治在此而效在彼者,全在一心之圆机活法也。(《续名医类案·耳》) 叶天士治丁某。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心肾两亏,肝阳亢逆,故阴精走泄,阳不行根据,是以耳鸣时闭。但病在心肾,其原实由于郁,郁则肝阳独亢,胆火上炎。清晨服丸药,以补心肾,午服汤药,以清少阳,以胆经亦终于耳也。水煮熟地四两、麦冬一两半、龟板二两、牡蛎两半、白芍两半、北五味一两、建莲两半、磁石一两、茯神两半、沉香五钱、辰砂五钱为衣。煎方;夏枯草二钱、丹皮一钱、生地三钱、山栀一钱、女贞子三钱、赤茯钱半、生甘草四分。(《续名医类案·耳》) 以上两例为耳鸣案,虽然治法不同,但都提示一个问题,即五官功能是五脏功能分别上荣的体现,而又与五脏都有关,且不能简单对应。 |
|
来自: 昵称1Z7nN02j > 《内经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