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学海拾零 】一个小县城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前世今生”

 工具先生坊 2022-07-16 发布于湖北

               【 导读小引 】我出生在一个方言比较浓重的湖北广水农村,尽管1977年恢复高考,我有幸接受了高等教育,做了一辈子高中语文老师。但我却深深地为讲不好“普通话”困扰了一辈子。容我毫不谦虚地说,论知识积累和教学能力,我退休后本可以走遍天下,能够到任何地方的私立学校去教书。甚至和女同事开玩笑“海客谈瀛洲”,只要口袋里还有一支笔,跟了我走遍天下不愁没饭吃!可就是因为不会讲普通话,退休后只好在本地的一个私立学校干了十几年,至今没有走出自己的“脚迹窝”!

                我自己说不好,我也很理解和我一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的老教师。记得九十年代末,我曾凭借人民政府督学的身份,考察过当时随州市的私立高中。在当时的白云高中碰到了广水四中的退休语文老师杨春潮在那里发挥余热。我当即向办学的张校长介绍说:杨老师是你打灯笼都难找到的好老师,但不了解他的人,可能一听他讲话,就过不了“开口关”。但经过岗位了解,你就会发现除了普通话讲不好以外,他是嗓子咳出血——没有痰头。

            但至今我对“普通话”的了解,也只限于大学老师和教材上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根本不了解普通话的“前世今生”,读了下面这则材料我才知道,原来普通话还有这样“诞生”与“保鲜”的佚文逸事。特此分享如下: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首选语言。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标准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要说普通话最标准的,莫过于新闻联播里每天出镜的播音员了。有谁想说好一口能和他们相媲美的普通话,不下足一番功夫是不行的。

                然而,你怎么也想不到,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小乡村,普通话就是当地的方言。也就是说,这里的老人小孩,不用后天刻意学习就个个能说普通话,且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圆润流畅,韵味十足,水平堪比播音员。

                原来全中国通用的普通话,竟来自这个小山村。现在,大部分人认为的普通话,就是北京人的方言,但是这个看法并不准确。北京人的普通话与新华字典里的发音其实是有一定区别的,最明显的就是那股 “京城味”,儿化音特别多。而普通话最标准的发音,其实来自这个地方——与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



                这还得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1953年春,滦平第四完全小学读书的14岁同学白凤然,突然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办公室里面坐着两位来自北京的神秘人物。神秘人物让白凤然别紧张,只是叫她按要求读报纸中的一篇文章即可。白凤然就按照平时在家里说话的语气,大声朗读起来。然后,他们又让他读了一篇语文课文。读完以后,两个神秘人物连连点头,读得真好啊!接着,还有另外3名同学被请来,给神秘人物读了几篇文章。

                除了这些同学之外,这两位神秘人物还先后在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和火斗山乡,找了3名村民,也是和这些同学一样的要求——说话、朗读。

                这几个神秘人物就是中央政府政务院派来的语言专家,他们来滦平是为了考察采集取音,为制定通用语言规范收集资料。不过,让白凤然他们想不到是,他们的语音竟成为日后普通话的标准发音,他们也被大家尊称为“语音七老”。

                所以,滦平方言发音最接近今天普通话的标准读音。60年后,白凤然又再次被选中成为语音采集对象之一,74岁的他每天凌晨在地下录音室要录音四个多小时,孜孜不倦地为原汁原味的普通话做着永久的保鲜工作。



                今天,滦平人的一口原浆原味的“普通话”,使很多年轻人在北京及各地都做了播音、话务员工作。看到这里,有人会奇怪:为什么若大一个中国,普通话就偏偏选中了滦平方言为普通话的发音基础呢?

                关键是它与外界隔绝的环境,让“首都方言”得以完整保留600年前原生状态。明朝永乐时,那个从自己侄子手里夺来皇位的朱棣,由南京迁都北京,大批操着南京口音官员、士兵来到北京,南京口音与元朝的老北京口音慢慢融合,就形成明朝的北京话,这也是当时官话。

                朱棣为了防止北方蒙古人的进攻,将古北口外的居民和军队全部撤回长城以内。这样一来,在长城外形成了大范围的军事隔离无人区,而滦平就处在这个无人区的最南边。


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

               从此,滦平再没有人居住,原来的方言就消失了。清朝建立后,满人入主北京,开始积极学习汉文化,也学说北京话,不过其中也加入了满族语音要素。所以,清朝的北京话实际上包括了元朝北京话、南京话及其满族三种发音的特点,集众家之长,这种口音当然具有优势了

                康熙帝时,建了避暑山庄,滦平就成了北京与承德之间的重要通道。清政府鼓励旗人建立“口外庄田”。于是,很多旗人来到肥沃的滦平,建起庄园。毕竟是皇家庄园,岂是一般平民能随便出入的地方,再者,滦平地区交通不便,相对封闭,与外界隔绝,正是这种环境上的优势,让滦平人那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而相比于北京,则因受到外来人口影响,加上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经过新文化运动,北京人生活及其语言都发生变化,这时候北京话反而不如滦平口音纯正了。

                建国初,国家要建立一套通用的语言规范体系。经深入调研,发现滦平的北京话最纯正,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滦平白凤然采音的故事了。

                说到这里,聪明读者就明白了,所谓的普通话其实就是官话,就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语言。正如滦平的方言,正因完整保留了首都所在地——北京的语言,所以才被国家选入普通话。



                建国初,国家要建立一套通用的语言规范体系。经深入调研,发现滦平的北京话最纯正,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滦平白凤然采音的故事了。

                说到这里,聪明读者就明白了,所谓的普通话其实就是官话,就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语言。正如滦平的方言,正因完整保留了首都所在地——北京的语言,所以才被国家选入普通话。



                首都北京作为五代王都,从整个发展历史看,今天的普通话巳经不是现在一个地方的方言,它的发音兼有洛阳话,西安话,南京话,蒙古语,及满语等多种语言的发音元素。滦平的方言其实就是中国各个主要朝代,各地方不同官语融合而成的,所以才能被全国广大地区人接受,因含有不同地方发音特点,也容易上口。

                从中我们明白了中国的文化为什么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够绵延不绝。单从语言的发展历史来看,今天的普通话就是各地方语言兼容并包的结果,因吸引众家之长,具有各地区广泛的代表性。整整经过了三千年,华夏各地域的人不断摒弃地方文化的不足与狭隘,不断地吸收其他地方文化精髓,才融合成一个现在这个伟大民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选编自微信

                  公众号抱冰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