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课堂丨如何培育专项型文化类社会组织?

 以字为马 2022-07-17 发布于北京

一、案例背景与需求处境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高层楼宇小区落成。沥雅社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社区,包含保利中央公馆、融创小区、万荟玖珑、保利珑门等多个商住小区。

在人口组成方面,约有76%的社区居民为非户籍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平时忙于生计、照顾孩子,因此对于邻里、社区不太熟悉,社区归属感不强。

同时,社区成立时间不久,社区内的文化底蕴不强,约有73%的社区长者表示文化娱乐生活匮乏。因此社会工作者拟运用社区已有的资源,包括幸福院活动场地、社区社会服务项目的资金支持等,在社区内培育沥雅社区合唱队队伍。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居民发起成立,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根据社会工作者的前期走访可知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在发展中面临着四大问题。

一是组织架构不清晰,队伍缺乏组织管理,队伍骨干的分工有待加强;

二是队伍缺乏管理规范性,在日常考勤上表现松散,内部沟通协作及队伍决策机制有待完善;

三是现存队伍的活动松散,队员的积极性有待加强,平时练习主要依靠队长号召;

四是社区组织缺乏相关资源,资源来源单一。他们平时多在露天广场练习,受天气、场地人流等影响,表演服装、音响等靠众人筹款所得。

因此,针对现存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社会工作者拟通过清晰组织架构、规范组织管理、活动流程标准化、引入社区公共资源等四大策略,培育沥雅社区合唱队伍。

二、目标设定与介入策略

1.服务目标:培育发展社区合唱队自组织

2.服务策略及具体计划

图片


三、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1、发掘、了解社区需求,通过日常活动、访谈服务对象等方式,发掘群体需求

社会工作者入驻社区进行社区调查时,调查结果显示72%的受访者表示娱乐生活匮乏,日常活动主要是照顾孙辈,约有36%的受访者喜爱唱歌、跳舞等休闲娱乐方式。

在后续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部分服务对象也向社工反馈,希望成立社区合唱队,有恒常性的歌唱活动。通过初步了解,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有意愿成立合唱队的服务对象有12人,并将她们的信息登记在册。

2、链接资源匹配需求,链接对应的资源培育社区自组织

社会工作者培育兴趣类自组织,特别是唱歌、跳舞、画画等有专业要求的兴趣类自组织时,需要有专业老师进行日常的教习。因此,社会工作者特意设计了红歌比赛,在活动中发掘有唱歌特长的社区居民。

在红歌比赛中,社区居民钟叔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在与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后,社会工作者还了解到他之前有在合唱队练习的经验。在社工工作者的沟通下,社区居民钟叔愿意作为义工老师,负责社区合唱队的日常练习。

3、组织会议制定队伍机制

社会工作者联络之前有意成立合唱队的居民及义工老师等,组织开展沥雅社区合唱队筹备组会议。在会议中,选拔了队伍老师、队伍队长、副队长等,确定队伍组织架构;

同时,也初步确定了合唱队队伍的日常管理机制,如日常考勤。会议后,参会者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组织下,共同建立微信群,以便队伍的内部沟通协作。社会工作者发动、鼓励参与筹备组会议的居民骨干,继续发掘社区有唱歌爱好的居民,扩大队伍的人数。

在大家的共同商议下,确定日期开展沥雅社区合唱队开班仪式。

在沥雅社区合唱队开班仪式中,社会工作者当众宣布之前草拟的合唱队队伍日常管理规范制度,并再次和队伍成员修改、调整了管理规范制度,最后管理规范制度得到成员们的一致认可。

4、队伍发展与壮大

合唱队已基本成型,在队伍人数方面,主要依靠社会工作者在其他活动中继续发掘社区唱歌爱好者、以及队伍成员在自己的朋友圈内邀请、推广。在此过程中,因合唱队在社区内进行表演,吸引到十几个居民参与合唱队伍。两个月后,合唱队队伍的人数已有三十余人(如图1)。

在队伍专业发展方面,由义工老师及队长组织日常训练,并采买道具、服装。为提高队伍的水平,积累经验,合唱队队伍还自发组织参与附近社区、楼盘的表演活动。

随着队伍的扩充,关于队长的组织能力发展也提上日程。社会工作者推荐、鼓励合唱队队长多参与社区的骨干培训,掌握队伍管理、组织活动等技能。合唱队队长经历一系列的培训,提高了管理水平,也在队伍规范中给予社会工作者宝贵的建议。

2019年年前,社会工作者以元旦为节点,组织社区合唱队进行队伍团建。队伍成员通过共同动手制作饺子的方式,加深了对彼此的认识,增强了对于队伍的归属感。

图片

图1

四、服务评估与效果

本次合唱队队伍培育从队伍组织架构是否清晰、组织管理规范程度、活动流程标准程度、队伍资源是否多样化四个维度进行评估。

1、组织架构清晰化

组织架构的清晰化对于社会组织而言是重要的基石。在社会工作者进行前期调查时,了解到社区内存在一支太极队伍。该队伍并未有人员的架构及分工,平时活动松散、随意性强,队伍凝聚力有待加强,活动持续性差。

在与太极队伍的发展现状进行横向对比后,可知组织架构清晰化的重要性作用(见图2)。因此,社会工作者成立合唱队伍的首要工作,就是先确立合唱队伍的基本架构与队伍骨干职责。经社会工作者培育,沥雅社区合唱队已有完整的队伍人员架构及队伍骨干职责内容(见图3),可知该目标已达成。

图片

图2

图片
图3

2、组织管理规范化:队伍日常管理机制、机制执行情况

沥雅社区合唱队在组织管理上逐步规范化,队伍骨干及社会工作者商定并落实队伍管理制作,包括日常考勤、队伍内部沟通协作、队伍决策机制等。具体如下:

图片

图4

3、活动流程标准化:活动流程、流程执行(图4)

沥雅社区合唱队成立后,在活动标准化表现为:一是队伍固定时间日常排练(周二、周五上午);二是队伍日常活动发布由队伍队长与负责社工对接,在群内统一发布。

4、社区公共资源多样化:列举对比资源表格

社会工作者在培育合唱队队伍的过程中,链接、调动社区资源,为队伍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见图5)

图片

图5

通过挖掘、整合、运用上述的社区资源,社会工作者组织并培育了“沥雅社区合唱队”队伍。该队伍在成立后,也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应。在成立后的三个月内,他们不仅参与了社区组织的文艺表演,还跨境在澳门地区进行公演。(如图6)

图片

图6

五、专业反思

1、队伍的激励体系的建设

合唱队队伍逐步成型,在组织架构、组织管理、活动流程等方面越来越清晰、规范。在队伍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人数的发展,队伍内部的成员缺乏动力,具体表现为活动出勤数有所下降。

临近年底,也有部分队伍成员返回老家过年的因素。针对此种现状,社会工作者思考如何在队伍中进行激励体系的建设,保持、提高队伍成员参与队伍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常规的激励体系包括能力建设、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等。在队伍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者拟通过能力建设、荣誉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团队骨干开展社会组织管理系列培训,同时定期开展队伍团建活动,以保持队伍成员的活动积极性。

2、队伍活动资金的来源及管理问题

在社会工作者的牵头下,队伍逐渐成型,因日常排练、外出表演等原因,会产生一定的队伍花销。社会工作者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支持。为了组织后续更好地发展,组织的经费来源也应多样化。在经费来源方面,队伍队长也曾提议在社区内进行义捐,但可行性不高。

结合各项实际情况,社会工作者与队伍成员商定后,一致认为队伍内部成员缴纳定额的活动经费,作为队伍集体的活动费用。后续将由队伍成员推举、选拔出队伍的经费管理者,并做好队伍经费的管理规范及明细公示等工作。

六、督导点评

众所周知,社区工作离不开居民组织培育,可以说社区组织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案例通过梳理总结合唱队的培育路径,通过展示培育策略、培育过程、发展过程,较好地还原了从没到有、从有到发展的全貌,可以给刚涉足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提供参考。

图片

END

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定海区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