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辨证治疗类中风

 中医睡眠张医生 2022-07-17 发布于湖北

辨证治疗类中风

陈树真,主任医师(河北省邢台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邮编054031)。

主治

类中风。

处方

辨证分型

各型均以舌强、语蹇、肢麻、偏瘫为主症。

①阴虚风动型

兼有口干咽燥,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目昏视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活血通络。自拟育阴熄风汤——首乌10克,生地20克,女贞子10克,菊花10克,钩藤10克,赤芍10克,丹参30克,地龙10克,石决明30克,鸡血藤20在克,紫贝齿30克。

②风火交炽型

兼有头晕头痛,脑内轰热,口苦目赤,苔黄燥,脉弦有力。治宜清泻肝火,活血通络。自拟清降汤——胆草10克,黄芩10克,苦丁茶10克,夏枯草10克,菊花12克,赤芍10克,罗布麻30克,茺蔚子30克,稀莶草10克,牛膝10克,赭石30克。

③痰热腑实型

兼有头晕,胸闷,便秘。或黄腻,脉滑数或沉实有力。治宜涤痰通腑,自拟瓜蒌大黄汤——瓜蒌20克,大黄7克,风化硝6克(冲服),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天竺黄10克,赤芍10克,竹沥水10毫升。

④风痰阻窍型

兼有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吞咽呛咳、舌体短缩或歪斜,脉弦滑,治宜搜风化痰开窍,自拟搜风开窍汤——白附子10克,葛根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菖蒲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僵蚕9克,全蝎6克。

⑤痰瘀交阻型

兼有头昏头沉、胸闷脘痞、恶心欲呕、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自拟蠲痰活血汤——橘红10克,半夏10克,白术10克,川芎10克,胆星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天麻10克,僵蚕6克,郁金10克,菖蒲6克,荷叶10克。

⑥气虚瘀阻型

兼有面色萎黄、倦息乏力、气短自汗、脉沉缓或虚大无力,方用补阳还五汤——黄芪12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

疗效

本组53例中男48例,女5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者40岁,诊断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者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11例,脑栓塞1例,脑溢血后遗症3例;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3天。治疗结果,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患肢肌力完全恢复,生活能自理或恢复工作者)12例;显效(患肢肌力达到1~N级,独立活动,生活可基本自理)24例;好转(肢体功能部分恢复,肌力在原基础上增加1~1级)16例;无效(症状及肌力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98.11%。

按语

类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祖国医学认为,风、火、虚、痰、瘀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五大病理要素,风、火、虚、痰,皆可致瘀,而瘀血又可旁及四者瘀阻经脉,致使脉络失养,内风由生,终以血瘀为其主因,所以在治疗时要在活血化瘀为主的基础上,根据苔、脉、症的不同,灵活的辨证施治方能收效满意。气虚血瘀型治疗的关键是益气,黄芪用量要大。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对本型中血压高者不需加用任何降压药物,唯加大黄芪用量,不但能缓其症状,还可使血压稳定下降。散风搜络药具有舒缓经脉的良好作用,可缓解血管的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循环,对本病的治疗效甚佳。但在应用这类药的同时,应选加滋阴养血之品,以防过燥耗阴之弊。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