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齐是中国历史上宰相篡逆为国君的经典案例。 齐国本姓姜,乃姜尚所开创,奈何后代子孙不肖,最终为田氏取而代之。 然而,篡逆代国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数代人共同努力,苦心经营,才可完成,而且田氏并非齐国本土家族,而是由一位外来公子一手建立起来的。 这位外来公子就是陈国公子,陈完。 当时陈完为了躲避国家之难,而逃奔到了齐国。当时接见他的是齐桓公,齐桓公十分看好他,一开始想让他做宰相,但在陈完的一再坚持下,做了统领百工的工正。 后来陈完与齐国宗族进行了联姻,就此在齐国扎下了根。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也为了和过去一刀两断,他将陈氏改为了田氏。 田氏家族由此出现在齐国之中。 ![]() 第一位功臣-田乞陈完死后,在其后代子孙中出现了一位叫做田乞的人,史称“田釐子”。 这位仁兄不简单,之所以给他定为头号功臣,是因为田氏自他开始才真正崛起。
田乞当时担任的是齐国大夫,辅佐齐景公,为了收拢人心,壮大田氏在齐国百姓心中的威望,他特意在征收粮食时用小斗,而赐给百姓粮食时用的是大斗。 这一来一回,为他乃至整个田氏积累了许多民望,百姓之心渐渐偏向了田氏。
后来齐景公薨逝,在临死前立自己的儿子姜荼为新君,并且选择了两位宰相辅佐于他,一位为国惠子,一位为高昭子。 这两人辅佐新君也算尽心尽力,但却引来了田乞的不满。 新君与田乞素无往来,反倒是新君的兄弟,景公的另一个儿子姜阳生与田乞关系很好。 田乞决心改立姜阳生为君,奈何两位宰相如两座大山一般,挡在了他的面前。 田乞于是开始造谣,说他们的坏话,给群臣下危机,致使两位宰相与群臣之间离心离德,互相猜忌,直至满朝上下人心惶惶。 到了这个时候,田乞走出来,煽动群臣先发制人,带兵攻入宫廷,讨伐二人。 由于是精心准备,势如破竹,击败了国君护卫队,驱赶(追杀)二人至别国,并且顺利将姜荼赶下了台。 大事落定之后,田乞立即将逃奔至鲁国的姜阳生,接回了齐国自己家中。 田乞假借宴请的名义,将群臣请到了自己的家,并在适当的时机,请出了姜阳生。 最终,众大臣在田乞的家中,拥立姜阳生为国君,史称“齐悼公”。 为防万一,田乞派人杀掉了被赶下台的姜荼。 此事之后,齐悼公任命田乞为宰相,让其总揽了齐国军政大权。 整个田氏也因田乞的缘故,成为了齐国的中坚力量,一个强权家族正在冉冉升起。 ![]() 第二位功臣:田常田乞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田常接替了他的职位,史称“田成子”。
田常这位“官二代”,开始时是有些悲催的。 齐悼公被权臣杀死了,他的儿子姜壬被推举成为了齐国新君,史称“齐简公”。 由于齐简公与田常之间没有那么高的信任,所以他分别立了田常与监止两位宰相。 齐简公十分宠信监止,而田常渐渐被冷落了。 然而,田常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先套用了他父亲的招数,用大斗、小斗来赢得民望,在齐国朝堂上形成了两相制衡的局面。 这时,监止有一位同族,名为子我,他十分痛恨田氏,企图利用田氏旁系的田豹控制田氏,诛杀田氏直系。 但却不料田豹向田常告密。 田常决定先发制人,带人攻进了宫廷,捉拿当时在宫廷居住的子我。 子我为求自保,关闭宫门。 双方僵持之时,此事传到了齐简公的耳中,竟而引起了简公与田常之间的重大误会。 简公以为田常要杀自己,所以准备带兵攻打,但很快放弃了。 然而,传到田常耳中的只是简公准备攻打自己。 田常为求自保,再次率兵去攻打了子我。子我失败逃亡,后被田氏部队追上并杀死,连带一块的还有监止。 田氏部队担心简公怪罪,又杀死了逃亡出来的简公。 田常于是拥立简公的弟弟即位,史称“齐平公”,而他重新获得了宰相之位。
齐平公上台之后,对田常言听计从。 田常为了避免再有监止的同类事情发生,于是假借平公的名义,诛杀了许多在齐国中较为强盛的本土家族,为田氏家族的日后执政扫清了威胁。 除此之外,田常意识到没有封地的家族,即便权势再大,也是无根之木。 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力,田常向平公索要封地,其封地面积已超越了平公所管辖的封地。
正如开始所说,田氏只是一个逃亡公子带来的,即便当时没有生产方面的管控,一个人又能有多少子孙呢? 从人口上来说,依旧不算是一个庞大家族。 于是,田常想出了一条妙计,他从齐国境内选择了一百多位美女,充盈自己的后宫。 同时,广招门客,允许其穿门过府,私见后宫的美女们。 根据史料记载,田常死后,他的后宫姬妾们,为田氏生了七十多个儿子,大大充盈了田氏家族。 ![]() 第三位功臣:田和自田常死后,田氏一直把控着齐国的政权,平稳渡过了几代。 到了齐康公当政时,其已被田氏完全架空了,听凭田氏摆布。 田和继承了父位后,成为了齐国新一任宰相。 于是,田和决定做一件大事,也是他为田氏家族立下的唯一大功。 他找到了当时的魏文侯,请魏文侯代他向周天子上书,册封其为诸侯。 后来没过多久,于齐康公十九年,天子册封书下达,田和成为了名正言顺的齐侯。 由此,姜齐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田齐正式上场,完成了田氏代齐的家族夙愿。 万里有话说田氏代齐距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田氏与姜家之间的恩怨,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所谓“功劳”“功臣”之论,完全是站在田氏家族的立场上来说的,这三个人于田氏,于家族确有功劳,是他们让家族壮大,得到显荣的,不可抹杀。 但,万里依然不敢苟同其篡权谋逆的这种做法。 无论田氏继位之后如何中兴国家,抚慰百姓,都无法抹掉谋逆的污点,始终于国有亏,于忠有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