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升脾降胃法治疗杂病验案5则

 小柴胡汤 2022-07-17 发布于浙江








栗德林教授是第二、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于1965年从黑龙江中医学院(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届中医专业本科毕业。57年来,栗德林教授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获得累累硕果。在中医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颇有建树,德艺双馨,受到社会和患者的广泛赞誉;教学上,他把中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论精华及自身的深刻体验传授于学生,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与尊重;同时把科研作为提高中医疗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紧跟科学发展步伐,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中医继承发扬中获得新知,有所创新。


本书系统梳理了栗德林教授学术经验及临床验案。







图片

用升脾降胃法治疗杂病验案5则


栗德林教授对李东垣、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深有研究,尤擅长治疗脾胃疾病,运用脾胃升降理论得心应手。今介绍栗德林教授运用升脾降胃的理论指导临床之验案五则。

01

健脾升清治久泻





《脾胃论》云:“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遇劳更甚,饮食减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

例一:何某,男,39岁,患慢性泄泻3年,症状时轻时重,曾在某医院乙状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多次大便常规检查有黏液及红、白细胞,近因饮食不慎致腹泻加重,日行5~6次,夹有黏液及不消化物,有里急后重感,腹隐痛,脘腹胀满,自觉微热,口干苦,食少神疲,面白形瘦,舌淡,苔薄根腻微黄,脉细濡。证属脾虚气陷,湿热蕴于肠中。治宜健脾升阳,佐以清化湿热,方选升阳益胃汤加减:黄芪20g、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山药各15g,泽泻、槟榔、甘草各10g,柴胡、防风、羌活各5g,黄连、熟军各3g。服上方6剂,泄泻减至每日2~3次,守上方继服1个月,大便成形,胃纳增加,精神改善,调治3个月而愈。 

按:《素问》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本例为脾气虚衰,清气在下,而久泻不止。证属本虚标实。治宜益气升阳,清热化湿,方选升阳益胃汤,取六君健运脾胃,补益中气;合芪甘温而升,善养脾气;伍以柴、防、羌升散之品,升举清阳,祛风除湿;配黄连、泽泻清肠利湿以达邪;佐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加大黄、槟榔清热导滞,共奏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之功。

图片

02

 升清降浊治癃闭 





《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素问·玉机真脏论》亦云:“脾病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证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精神疲乏,气短声低,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治用补中益气,升清降浊,方如补中益气汤。

例二:李某,男,67岁,小便淋沥不尽数年,近2日突然不能排尿而急入某院。经检查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导尿处理后复发,因年高不愿手术治疗,故求治中医。现小便欲解不出,小腹坠胀,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声低气怯,舌淡苔薄,脉弦细。此乃中气不足,气化不利。治宜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党参、黄芪、白术、牛膝、木通、冬葵子、夏枯草、海藻、昆布各15g,柴胡、升麻各10g。服药3剂后,自觉诸症减轻,并有排尿感,5剂服毕,尿道通畅无阻,患者自知有效,又照原方进服15剂,共服药20剂,多年之苦告愈。多次随访,未见复发。

按:本例为脾胃气虚,不能升清降浊所致,治宜调其枢机,益脾扶阳,复其升降之职,清升浊降,小便自通。故用补中益气汤升清气以治其本,加木通、冬葵子利水通淋,海藻、昆布、夏枯草软坚消积以治其标;牛膝引药下行,使之直达病所,发挥药力。栗德林教授治疗本病,善用升麻与牛膝相伍,一为升清举陷,一为引药下行,一升一降,相辅相成,效果较佳。

图片

03

益气升阳治眩晕





《灵枢·口问》所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证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懒言,气短声低,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细。治用益气健脾,升发阳气。方如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

例三:白某,男,56岁,头晕目眩年余,甚则昏厥,曾经某医院检查:血压、心电图均正常,X线片提示第5颈椎肥大性改变,诊断颈性眩晕,服诸药乏效。现眩晕,劳累即发,时头痛,伴神疲乏力,多梦,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细。此乃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脑窍气机闭塞,治宜益气健脾,升阳通窍。方选益气聪明汤加减:黄芪25g,党参、葛根、白芍、红花、莪术各15g,丹参20g,升麻、柴胡、蔓荆子、甘草各10g。服5剂后,眩晕减轻。

按:《素问·玉机真脏论》云:“其(脾病)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清阳不升,脑窍闭阻,则精微不能上承,脑失所养则眩晕,故以党参、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升麻、柴胡、蔓荆子升阳通窍;葛根生津,配升麻、柴胡升补清阳而润宗筋;白芍养血柔肝;黄芪合红花、莪术、丹参益气活血,祛瘀通窍。合用使脑脉复得充养,眩晕诸症乃愈。

图片

04

升阳开闭治便秘 





 气虚便秘系由病后、产后及老年体弱之人,脾胃受损,元气耗伤,气虚下陷所致。证见腹部肛门坠迫,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挣则汗出,短气,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脉弱。治用益气健脾,升阳开闭,方如补中益气汤。

例四:陈某,女,36岁,患便秘多年,需服泻药大便方通。但不能根治,自觉肛门下坠,有时需坐1小时许不能得便,面色㿠白,神疲乏力,纳谷痞胀,舌苔薄白,脉细弱。此乃元气耗伤,气虚下陷所致,治宜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予党参、黄芪、当归、陈皮、白术、枳壳、全瓜蒌各15g,柴胡、升麻各5g,麻仁、甘草各10g。服药3剂后,肛门下坠感渐减,继服5剂,病得痊愈。

按:此便秘属虚秘,审证求因,中气虚弱,清阳下陷,大肠传导失司则浊阴自结,栗德林教授认为浊阴不降乃清阳不升之故,欲降浊必升清,故以补中益气汤鼓舞中气,脾清阳上升则浊阴自降,加麻仁、全瓜蒌润肠通便,枳壳与升麻相伍,且有欲降先升之妙,便多年宿恙得愈。

图片

05

降逆和胃治呕吐 





呕吐,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其因有虚实之别。胃阴不足之呕吐多见于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消炼胃津,或久病耗阴,或素体阴亏,使胃失润降,气机上逆而成。其证为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舌红津少。脉细数。治宜养胃生津,和胃降逆,方用益胃汤合小半夏汤。

例五:谷某,女,29岁,胃脘不适,不思饮食、便干3年,胃镜检查表示:慢性胃炎。曾服中西药物,症状时有好转。近日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胃脘不适加重,出现嗳气频作,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脘痞腹胀,大便3日未行。舌黯红、脉弦弱。此乃阴亏肝旺,胃失和降,治宜养阴和胃,平肝降逆,予太子参、玉竹、石斛各20g,生地、生姜、竹茹各15g,麦冬、代赭石各25g,半夏、白芍、甘草各10g。服药5剂,呕吐停止,继服10剂,精神好转,大便转润,胃纳增加,嗣后从养阴和胃调治而愈。

按:本例为素体阴亏,肝阳偏亢,肝气横逆,引动胃气上逆所致。栗德林教授以益胃汤合小半夏汤加减治疗。方中麦冬、生姜、石斛、玉竹养胃生津,太子参益气补中,半夏、生姜、竹茹和胃降逆止呕,代赭石平肝降逆,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止痛。药后大便通畅,呕吐、嗳气、腹胀亦止,升降复常而愈。

图片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