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常见泻药,关键时刻能救命

 谷山居士 2022-07-17 发布于上海

小编导读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常用于临床,大家所熟知的一般是它的泻下功用,除此之外,大黄还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其功效迅速,常用于急危重症。现为大家介绍大黄在消化系统危急重症中的应用。

01
急性胰腺炎
图片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常以“通”为大法,包括攻下以通之、疏泄以通之、活血化瘀以通之三法。不论哪种方法,通下始终贯穿其中。方师宗《本经》“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之旨,临床重用生大黄(30~60g)粉末内服,治疗急性胰腺炎,配伍厚朴、枳实、芒硝、郁金、生栀子等,可助患者迅速排出胃肠道内湿热积滞,减轻胰腺负担,有利于胰腺功能恢复。

2011年,曾治一四川省南充市因胆石症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CT检查示胰头水肿、坏死、出血,腹腔多处渗液,血、尿淀粉酶持续升高,血小板持续下降,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DIC。西医予禁食、生长抑素、质子泵等药物治疗,病情不得控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

方师认为该患者系湿热壅阻,中焦气滞,毒邪凝结,拟泄热通腑、清肝除湿,佐以活血之法,遂重用生大黄粉60g(分2次冲服),配伍柴胡、生山栀、广郁金、赤芍、蒲公英、败酱草、茵陈、生薏苡仁、炒枳壳等灌肠后,患者腑气得通,热势逐日下挫,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逐步下降;病情控制后,嘱患者坚持间日灌肠1次,40天后B超复查示包裹性积液已吸收,痊愈而归。

图片

02
胆石症、胆囊炎
图片

方邦江教授根据朱培庭老师“胆病从肝论治”的学术思想,在其胆石症静止期中医药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的中医治疗方法。大黄有泄热通肠、荡涤积垢之功,“夺土郁而通壅滞,定霍乱而致太平”,临证主张采用大量生大黄粉内服(30~60g),并配合大剂柴胡(30g)、虎杖、郁金、蒲公英、红藤、九香虫、黄芩等疏肝利胆、通腑泄热之品,对胆道急危重症患者可起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03
急性肝炎
图片

急性肝炎可归属于中医“急性黄疸”范畴,具有“身黄、目黄、小便黄”的特征。方师在继承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制大黄泄化肝炎疫毒经验的基础上,临床治疗黄疸型肝炎时,常辨证加用制大黄15~30g,配合茵陈、虎杖、栀子、鸡骨草、垂盆草、穿山龙等。其中茵陈量宜大(60g以上),宜后下,以达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恢复肝功能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能疏通毛细胆管,促进胆囊收缩,使胆汁分泌增加,并且还可使胆汁中胆汁酸、胆红素含量增加。大黄通过泻下作用,阻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重吸收,从而达到退黄作用;并对急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增加肝脏微循环,改善肝细胞代谢,加快肝功能恢复,以及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方师2013年初曾治一上海浦东新区35岁女性患者徐某,查抗戊肝抗体阳性,西医诊断为“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求治于方师。方师将大黄加入茵陈五苓散中,配伍藿香、佩兰、青皮、垂盆草、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化湿、疏肝利胆退黄,经治1个月,患者面目色黄尽褪,尿色复常,无特殊不适,复查戊肝抗体(-)。整个治疗期间,未曾服用任何西药。

图片

图片来源:《中药饮片图鉴》

04
急性菌痢
图片

方师认为“通因通用”法对痢疾初起最为适用,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临床尤为推崇朱良春教授所主张的以生、熟大黄同用为主治疗痢疾的方法。方师认为,对于疫毒炽盛的菌痢,配合白头翁汤、败酱草、牡丹皮、赤芍等凉血解毒之品;对于虚寒、阴伤型的菌痢,主张辨证选择附子、太子参、怀山药、山萸肉、黄芪、炒白术等扶正之品。

05
上消化道出血
图片

大黄有良好的活血止血效果,“止血不留瘀”,无论虚证实证均可使用,对于胃热炽盛的消化道出血,配伍龙胆、生地榆、黄芩、白及、三七等;对于急性虚证出血,配伍人参、甘草、仙鹤草等益气止血,临床自拟止血四粉(大黄粉、白及粉、三七粉、生地榆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图片

06
肠梗阻
图片

肠梗阻为急诊常见病,发病时腹痛可不典型,治疗不及时可致肠坏死、出血、穿孔,导致严重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本病属于中医“阳明腑实证”范畴。方教授取《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之义,遵循“以通为用”的原则,采用清热通下、化湿散瘀的治法,常重用生大黄粉30g以上(后下冲服),结合大承气汤灌肠,玄明粉加热外敷,可减轻肠壁水肿、缓解扩张、促进肠蠕动,显著改善肠梗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