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缺第一段】

 东方文捷 2022-07-17 发布于天津


在本课题研究的前两个阶段,我们注意引导了学生?敢问、会问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方案如下:

 一 创造条件、敢于质疑。

 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是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办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让学生警觉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学生好奇、但不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有这样一个关于犹太人善问的例子:犹太人崇尚创新。他们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在许多犹太人家庭,大人对放学的孩子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以此来鼓励孩子多思质疑。

 二、结合方法,适当引领

 “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教学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要逐步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还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多提供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教师要在关键时刻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

 三、小组合作、积极研讨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积极参加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不但要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更要多动脑筋,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再想一想,把弄明白的道理在组内得到充分交流,然后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就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要保证学生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思考集中在学习的知识点上,这样既可在范围上加以控制,又能确保提问的质量,从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