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政之后,为了彻底掌控朝政,宣武帝大力提拔了一批自己身边的近臣,如王仲兴、寇猛、赵修、茹皓、赵邕及外戚高肇等人,其中,以赵修和高肇最为受宠。 赵修本来只是宣武帝身边的普通侍从,却在一个月之间,被宣武帝连番提升,历员外通直散骑常侍、镇东将军,直到光禄卿的高位,而且,每升一次官,宣武帝都要亲自到他家设宴庆祝一番,众王公大臣们也要跟从。 高肇,是宣武帝的生母高照容的哥哥,宣武帝的亲舅舅。高肇的崛起虽然没有赵修那么迅猛,但达到的高度却更高。包括高氏这一脉,都随着宣武帝的亲政,飞黄腾达起来。先是在同一天,高肇和他的弟弟高显、侄子高猛都被封为公爵,之后宣武帝又加封高肇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冀州大中正的高位。 如果说宣武帝针对元勰、元禧等诸王,还属于收拢权力的必要手段的话,那么大力提拔这些佞幸之臣,给北魏的衰败埋下了巨大隐患,就属于急功近利,甚至饮鸩止渴了。 宣武帝亲政之后,元禧感觉原来越被疏远,颇为不安,加上宣武帝身边的那些佞臣开始逐渐掌权,其他王公贵族文武公卿,很少有觐见宣武帝的机会,导致元禧想探探宣武帝的口风,都非常困难。而且,元禧身边的心腹,斋帅刘小苟,多次告诉元禧,说他曾经听宣武帝身边的亲信说过,要杀掉元禧的话。 感觉走投无路的元禧,终于起了叛逆之心,找来自己的内兄,给事黄门侍郎李伯尚及武兴王杨集始等人,商议谋反之事。 这个时间,宣武帝正在北邙山一带打猎。于是元禧准备派兵直接袭击宣武帝,同时派自己的长子元通悄悄去河内,起兵响应。 商议过程中,有人建议,应该占据洛阳,拆毁黄河上的渡桥,逼迫皇帝返回旧都平城,这样,元禧就可以割据一方,做黄河以南的皇帝。 众人意见不一,议论纷纷,有的主张立刻行动,有的主张暂缓一步。元禧自己也没什么主意。这些人从早晨一直商议到下午,也没能确定具体的行动方案。眼看天色渐晚,元禧决定,今天就这样了,先不确定具体计划。约定好大家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能泄露之后,这些人各自回家,踏踏实实吃饭睡觉去了。 元禧没料到的是,那位被他视为心腹的武兴王杨集始,离开之后,立刻打马扬鞭,奔赴北邙山,去向宣武帝报信去了。 宣武帝身边的直寝苻承祖、薛魏孙二人,是元禧的同党,在元禧的指使下,早有谋害宣武帝的心思。就在这天白天,宣武帝在一座佛塔底下的阴凉处睡觉,恰好由这二人侍卫在附近。二人既想趁机杀掉皇帝,却又害怕,犹犹豫豫不敢下手。不久,宣武帝睡醒了,报信的杨集始也赶到了,二人错失时机。 宣武帝得知元禧准备叛乱的消息,因为身边的护卫力量并不算强大,所以也有些紧张。 这时,左中郎将于忠站出来表示:“陛下不用担心。我父亲于烈奉命留守京师洛阳,为的就是防范突发事件。他此时必然也已经得知消息,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宣武帝于是立刻派于忠飞马返回洛阳查看情况。 此时的于烈果然也已经得知消息,并采取了相应措施,调动军队,严加防备,将事态控制住。 于烈让儿子回去奏告宣武帝,不用着急,事态已经控制住,让皇帝收拾车驾以正常速度返回即可,顺便用此安闲的态度安定一下人心。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皇帝和于烈那边都调兵遣将准备收网了,满朝文武公卿该知道的也几乎都知道了,这场叛乱的组织者,元禧本人,却还不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泄露,还在悠闲的享受着生活的同时,准备再展示展示自己过人的谋划。他派心腹刘小苟去北邙山觐见皇帝,说自己准备去巡查今年的粮食收获情况,好给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找个合法的借口。 更搞笑的是,刘小苟刚到北邙山附近,就被抓了起来。生死面前,刘小苟痛快地选择了投降。 这时,元禧身边有人也感觉事态不对,建议元禧赶快行动,元禧却仍然不急不慌。元禧身边的其他人也急不可待了:“殿下,您的长子元通已经渡过黄河,准备发动兵变了,你这里却不行动,这,不是将元通陷于死地吗?”元禧仍然不在意地表示,我已经派人通知他了,现在估计他也快回来了。 可惜,此时的元通已经到达河内,并已经召集士卒,发放武器,释放囚徒,发动叛乱了。 同时,于烈也已经准备妥当,派遣直阁将军叔孙侯率领三百虎贲军,前来捉拿元禧。 直到此时,元禧才知道事情败露,大事不好,惊慌之下,立刻逃跑。心慌意乱加上当时正下着大雨,没跑出多远,元禧等人就迷路了。这时,元禧的身边,只剩下了僮仆数人,亲信护卫也只剩下了防阁将军尹龙虎一人。 有趣的是,这个元禧平日里特别喜欢猜谜语。值此混乱之际,元禧要求尹龙虎:“我现在心乱如麻,没办法正常思考。你出个谜语让我猜,我好平静一下情绪。” 尹龙虎想起过去曾经听过的一则谜语,脱口而出:“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元禧想了想,认为答案应该是眼睛。尹龙虎却告诉他,正确答案是筷子。 连谜语都猜不出来了,元禧感觉,自己估计在劫难逃了。 不久,元禧被追兵抓住。宣武帝当面审问了谋反的经过之后,将元禧赐死于他自己的府邸之中。参与叛乱的十多人,以及在河内发动兵变的元通等人,也都被斩杀。 元禧未遂的叛乱,虽然对北魏朝廷影响不大,造成的损失也是微不足道,但却让宣武帝非常震惊与不安,尤其是自己的贴身侍卫被元禧收买,更是令宣武帝疑神疑鬼,惴惴不安。自此之后,宣武帝更加忌惮元氏诸王,对他们更加提防、猜忌、疏远,从而更加重用外戚及身边的佞臣。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