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2年裁撤铁道兵,司令员称“我们是自负盈亏的”,邓小平坚定回复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2-07-17 发布于四川

“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盟国飞机一直在轰炸共产党的运输系统,但北朝鲜仍有火车在行驶!坦率地讲,我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建筑铁路的人……”

这句话,不是我们自己说的。而是在朝鲜战争期间,一位美国军官对记者们说的。

美国的将领们,从麦克阿瑟到李奇微,再到范弗里特,在朝鲜战争上无一不爱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理由。但这一次这位美国军官的话,在场的记者们无法反驳。

因为,他说的是中国铁道兵!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抗美援朝中,扬名国际军界。

岁月匆匆。从朝鲜回来的20多年里,铁道兵的旗帜插到哪里,铁路就铺到哪里。那些年,有多少家庭以出了一个铁道兵为荣。

然而,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关于铁道兵建制要被撤销的消息,渐渐传了出来。1982年1月31日,实在憋不住的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决定:去军委走一趟,一定要问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开国上将陈再道,当时已经是73岁了。这位戎马半生的湖北籍老将军身上,有着中国军人的执着和风骨。无论是抗日战争年代,还是解放战争年代,他的带兵思路都是:再苦再难不向组织开口、绝不跟组织谈条件。

但这一次,他决定去军委谈谈。那天,他见到了军委的杨得志同志。说起来,杨得志比陈再道还小两岁,两人同为毛主席当年亲定的开国上将,以前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

只是,这一次陈再道没有跟杨得志寒暄,只是严肃地问了一句:

“大家都传铁道兵这回要脱军装,和军队脱钩,有没有这回事?”

一句话,把杨得志问得挺不好受的。同样作为军人,他不会不清楚陈再道此时的感受。好一会儿,杨得志都没有说话。最后,他点了点头说:“是的!”而且,他还告诉陈再道:决定是邓小平亲自下的。同时,他还提到了基建工程兵也要被撤销的事。

事已至此,陈再道没有再多说什么。他起身,离开,朝门口走去。杨得志想去扶,他没要。

多年后,陈老将军再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心情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内心很不平静。

回去后的好几天,陈再道都沉默寡言。这个从前一向热心、在大院门口见了小战士,都会主动打招呼的老将军,就像变了一个人。

他整夜整夜无法入眠,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35年了,铁道兵存在了35年,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世时,是怎样爱护和重视这支部队,别人可能不知道,他陈再道仍记得清清楚楚!

几天后,即1982年2月4日,陈再道组织开了一次铁道兵常委会。当着大伙的面,他说出了那句:“小平同志已经拍板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此话一出,当场就有人抹眼泪。大伙儿都没想到,外面的传言会是真的。怎么办?这次大会,整整开了一天。最后,大家的意见很明确,只有两点:

其一,如果军委的最终决定下来,那必然遵守。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没啥可说的;

其二,在军委最后的决定没下来前,能不能请陈司令员把大伙儿的意见往上汇报,为保住铁道兵做最后的努力。

中国军人的可爱之处在于:你在他们身上能看到绝对的理智,而在这种理智之外,是一种情与义。很快,陈再道就把大伙儿的意见上报了。

至此,一场关于是否该保留铁道兵的讨论,开始了。

此后,陈再道经历了些什么?邓小平又是如何高瞻远瞩地看待这个问题的?本期,笔者要跟大家细说的,就是这件尘封往事。

一:邓小平岂会不知?

中国铁道兵有多牛,邓小平岂会不知?

铁道兵的前身,是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此后,该部先扩大为铁道纵队,后改为铁道兵团,在解放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铁道兵团的去留问题,曾有过讨论。毕竟,这不是一个一线作战部队,在和平年代是否需要继续保留,确实是一个值得商议的问题。

最后,毛主席亲自拍板决定:保留。从后面发生的朝鲜战争来看,毛主席的决定是明智的。这一点,大家从抗美援朝的影视剧里就能看出来:别的部队仍在集结阶段,铁道兵已经先行了。如果一建国就让铁道兵战士们复员、转业,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不但如此,毛主席还派出了自己的爱将王震将军出任铁道兵团司令员。王震赴任前,毛主席特意把他叫到中南海,当着他的面题写了3个大字:铁道兵。可以说,从那个时候起,每一个铁道兵心里就有一面光荣的旗帜。

此后的数次对外作战,咱们都能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旗帜!我们用数据说话。

50年代抗美援朝:

毛主席说各军都要得到锻炼,所以实行队伍轮番上阵的制度。也就是说,其它兄弟部队都是打一段时间就可以回国休整,换另一支部队上场。但铁道兵,是个例外。他们,一直在,没法换。

从1950年11月到1953年7月,美国空军70%的兵力,只干了一件事:炸咱们的铁路运输线。19万枚的投弹量,平均每7米铁道线一枚,敌人的疯狂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敌人炸一遍,咱修一遍,修到美军飞行员都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一开始,朝鲜境内只有107公里的铁路运输线,但战争结束前夕,这一数字是:1382公里。每一公里,有多少英魂?

60年代援越抗美:

这是中国人民铁道兵,第二次与美国人交手。这一次,铁道兵的装备好了不少,和很多一线作战部队一样,给配上了高射机枪分队。也就是说,咱们铁道兵不再会任由美国人轰炸了,咱们也能击落美军飞机了。

得到高射机枪的战士们,一个个卯足了劲,光是击落击伤美军飞机就达到了253架,还顺带俘虏了不少美国飞行员。谁说,铁道兵打不来仗?

但同时,咱们也有392名铁道官兵,永远长眠在了越南。事后,越南人是这样说中国铁道兵的:“你们给我们开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

这些事,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是很清楚的。就连一向对部队要求极严的彭老总,只要一提到铁道兵,也都是从来只赞扬的。因此,那些年,每一次王震司令员去中南海汇报工作,兄弟部队的领导们见了他,总是格外敬重。

战时,军委一声令下: 铁道兵领了命就出国作战;搞建设时,地方上完不成的任务:铁道兵去开山填海。

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甚至是最早的北京地铁工程……哪一个不是最难啃的骨头?哪一个不是工程界的奇迹。

二:邓小平为何一定要裁撤?

这是邓小平慎重的决定。

在这个决定背后,是一组非常现实的数字:

50年代末,我国军队员额约为240万人;

65年,这一数字突破了500万人;

69年,达到631万人;

75年,达到640万人(还不包括基建工程兵的23万)。

也就是说,到了1975年,国家财政支出的六分之一要用于军费支出。如果加上国防工业建设以及民防事业,预计这一数字将达到四分之一。

曾经,我们是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当时中美、中苏、美苏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特别是中苏关系,从 1969 年到 1978 年这 10 年间,一直处于战争边缘。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还有太多不可确定性,唯有保持庞大的兵力,才能保证祖国的疆土安全。

但70年代末,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改变,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于是,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公开提出:

“冷静地判断国际形势,多争取一点时间,不打仗还是可能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军费开支,来加强国家建设。”

邓小平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是非常高瞻远瞩的。因为那几年,关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是否必有一战”的争论,一直在持续。

而从当时的史料来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军事家都认为:世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美苏必有一战。在这种想法之下,不止是我军不敢轻易裁军,苏联和美国,以及一些相关小国也都是有顾虑的。

后来事实证明,邓小平是对的:美苏至今都未曾真正交过手。

于是,在邓小平的推动和精简之下,从1979年起,我国军费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就有所下降。到了80年代,邓小平再次大刀阔斧,除了一些整编措施外,还决定:

基建工程兵撤销,转业到各对口部门;铁道兵撤销,并入国务院领导的铁道部。(基建工程兵同样是一支英雄部队,其建立和撤销过程,笔者将在后面的文章里重点介绍。)

其实,听到邓小平的决定,很多兄弟部队的首长们也是非常难过的。比如,时任司令员的秦基伟将军。

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秦基伟将军率部血战上甘岭,他很清楚战士们手里那些炮弹都是谁运来的。因此,他曾直接向邓小平提议:

“要不把铁道兵的部队转入到各大军区?哪怕每个大军区接受一个师也行啊!”

说这话时,秦将军几乎是带着恳求的语气的。他的这一提议,也得到了不少老将军的支持。但对此,邓小平的回复是6个字:

“不留一兵一卒!”

是的,转入到其它军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陈再道说“我们是自负盈亏的”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军,陈再道自然是明白邓小平这么选择的原因的。只是,作为铁道兵的司令员,他从感情上很难接受这一点。

早前,陈再道本已退居二线了。直到1977年,军委一个命令,把已是68岁的他调到了这里。而之所以会在这个位置上安排这样一位老将军,军委主要是考虑到他的“掌舵能力”很强。

铁道兵和其它部队不一样:

1、人员分散性极强。

有的部队在青藏高原,有的则在南方沿海,但总部却在北京。如果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坐镇,在管理上可能会出问题。

2、人员和地方百姓接触是最多的。

为何现在很多老人,只要一提到解放军,想到的总是一群铁道兵的样子?因为在60、70年代,他们是跟老百姓接触最多的军人。因此,铁道兵的形象、作风,将极大地影响解放军在地方群众心里的形象。因此,这支部队需要一个作风很硬的猛将。

军委高层思来想去,能扛下此等重担的非陈再道上将莫属。

此后的5年多时间里,这位七旬将军走南闯北:

人人都说当铁道兵光荣,却没几人见过高原上,冬天还在洗冷水澡的铁道兵,但陈再道见到了;

外界都说铁道兵就像会“飞檐走壁”,却没几人见过他们手上剪子都剪不动的老茧,但陈再道知道。

晚年的他,以带了这样一支队伍为荣。

因此,他真的还想去跟老战友邓小平争取一下。他通过军委的张震同志,反馈了不少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上去,这些理由首先就包括:将来如果打起仗来,还是需要铁道兵的。

这个理由,其实是当时很多老将军们的最大顾虑,不止是陈再道有这个担心。对此,邓小平的回复是:“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这一回复,是既霸气而又高明的,完全能让老将军们对祖国的安全问题放心。

此后,陈再道又给出了另一个让人钦佩的理由:

铁道兵,还有基建工程兵,其实都已经是自负盈亏的状态了,保留下来并不会增加国家负担。

这一点,或许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是的!早在70年代末,铁道兵的军费就已经不从国防费用里支出了。1978年10月,为了减轻军费负担,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就已经决定:

“铁道兵全部费用在军队总定额外单独计算,从国家铁路工程费开支,但部队仍属军队序列。”

对于这一决定,铁道兵全部指战员没有任何怨言。

因此,从1979年起,铁道兵的经费就从国家铁路工程费中开支。战士们出去做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实际上是和其它普通铁路局一样的。遇到国家派的工程任务不足以养活部队时,铁道兵就主动承担其它建设任务。所以,那几年的铁道兵其实除了修建铁路,还干了不少看起来不属于他们的活。

大家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实现军费自给自足。他们做到了:

1979年,自给方案实施第一年,铁道兵自给率就达到了78.4%;

两年后,1981年,实现全部自给自足,而且还略有结余。

战争年代,他们豁出性命;和平时代,他们自己赚军费。世界上还有哪支部队,能做到这样?世界上哪支部队做到这样后,能无怨无悔?

陈再道将军给出的这一理由,令人钦佩,也令人心疼。

对此,邓小平的回复是:“基建工程兵、铁道兵实行的仍是征兵制,会增加农民负担的。”

这一回复,是让人无法反驳的。军队有军队的管理方式,只要还是军队序列,实行的就是征兵制,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就这样,1982年4月9日,最后的通知下来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存在了30多年的铁道兵,从解放军序列里消失了。

军旗落下时,这些流血都不皱眉的指战员们,一个个嚎啕大哭。70多岁的陈再道抹着眼泪告诉他们:

“铁道兵撤销了,我们的队伍还在!我们的事业还在!”

是的!那群人还在!

现在,很多留学生在国外看见一些中国承建的铁路项目时,都会感叹一句:中国铁建人真强!中国基建人真强。但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之所以强,是因为有“强大的基因”。而这“强大的基因”,与当年铁道兵的“强力驻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为在80年代,一共有几十万铁道兵进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直接改为:铁道部各工程局。咱们现在看到一些命名为“中铁某局”的单位,多由此而来。

尾声: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创建以来,有不少撤销的军兵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1957年番号被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1957年番号被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80年代被撤销;

除此之外,还有骑兵、司号兵、探照兵、对空情报兵等。这些军兵种,都是在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后,被撤销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