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2年,邓公为何坚决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异议,他是如何回复的?

 城北十五里666 2023-01-08 发布于北京

2020年11月3日,宏伟的湄洲湾跨海大桥开始制梁工作。为了保证这座海上大桥的稳固,我国拿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国之重器”——昆仑号架桥机。

“昆仑号”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机。为了保证跨海大桥的安全性,铺设的时候使用的桥梁材料是千吨级单位的,这是我国在高铁架桥史上的一次突破。

文章图片1

而说起“昆仑号”的研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公司“中铁十一局”了。它不但是世界500强的知名企业,更是因为其管理模式的独特为行业内所称道。

不仅仅是“中铁十一局”,还有“中铁十二局”等其他公司,都在国际上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有些海外人士评价他们在施工的时候,其严谨高速的效率,颇有军队一般的铁血作风。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中铁”公司的前身本就是军队。它们曾经是大名鼎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这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部队,在1982年的时候经过改制,成为了我国建筑领域的顶梁柱。而这次改制的倡导者,正是“总设计师”邓小平。

文章图片2

当初决意裁撤铁道兵部队,邓公也听到了不少规劝的声音。不过这些想劝他改变主意的人,都因为他的一句回复而沉默了。

为何邓小平要裁撤这支功勋卓著的部队?

铁道部

其实早在邓小平提出裁撤铁道兵的多年以前,自1970年开始,铁道兵中就已经开始了缩编和裁减人数的过程。

襄渝铁路修建任务结束后,铁道兵中的一部分人员选择了退伍。还有不少的战士调入铁路部门工作,或是加入地方三线工厂负责调度等工作。

文章图片3

由军队编制转入民间企业的趋势,此时开始已经出现了苗头。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上世纪80年代初的铁道兵裁撤就有了一种大势所趋的味道。

提出裁撤铁道兵,是邓公出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考虑。

随着国际形势的和缓,邓小平提出在大力发展主力兵种,陆海空三军的同时,裁撤重要性减弱的部分编制。首当其冲的就是机械工程兵和铁道兵。

在这种背景之下,1985年邓小平发表讲话:

鉴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趋向缓和的大环境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时期的国际主旋律。

文章图片4

为了紧跟这个必然的国际形势,党和国家领导的工作重心势必要转到经济建设的核心上来。正因如此,党中央和军委做出决定,裁军100万人。

另外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国有企业的生存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虽然国企仍然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为了增加国有企业的活力, 自80年代开始国有企业开始从死板的固有模式,向现代化企业方向转变。

而铁道兵的去处已经被规划好,他们退伍之后作为新式国企的试点单位,在民间继续发挥自己的铁血作风。铁道老兵将变成建筑行业的新兵,在新的领域建立一批产权清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

文章图片5

同时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扭转铁道兵部门因为无活可干,导致军人们收入有限,收入不断减少,生活遇到困难的情况。

军队转变为企业以后,部队领导将抛弃原来的“等”,“靠”等旧有观念,开始自主发挥,广泛的面向社会承揽工程。

1984年兵改工之后不久,铁道部工程局就通过竞标,得到了山东省兖州大枭铁路联络线特大桥的建设项目。这为我国的铁道兵融入社会开了个好头。

从此以后以中铁十一局等企业为代表的建筑公司开始了从全国范围内竞标项目,并逐渐将范围扩展到世界的过程。

文章图片6

尽管多年后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十分具有先见之明的。但其实当时的邓公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压力的。

因为铁道兵这支队伍在解放战争中,乃至建国后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说裁撤就裁撤,不但铁道兵的相关领导,即使其他军委领导也对这件事颇有微词。

不过当时邓小平心意已决,众人见作不通邓老的工作,就退而求其次研究出了一个裁减铁道兵规模,并从此后自负盈亏的提议。

本想着这个提议能够取得一个缓和的机会,没想到邓公却只用了一句话就问的大家哑口无言。

文章图片7

关于“自负盈亏”的说法,邓小平问道:

“既然部队决定自负盈亏,那么他们也就相当于走入了市场经济。走入市场经济的军人不是就成了工人了吗?”

小平同志的一句话,就问住了大家。自负盈亏也就意味着参与到社会分配中来了,那么原来的战士应该如何定义他们的身份呢?是兵还是民,这个问题是十分敏感的。

既然已经作出了盈利公司的行为,那么就不能再称之为军人了。

文章图片8

此时还有人心中有一些顾虑,他们问邓小平:

“如果战事再起,国家和人民需要铁道兵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是否需要保留一部分士兵,以防万一?”

对于这个问题,显然邓公也早已想好了答案:“如果将来有一天,真的需要铁道部队的存在。那么铁道部的所有人就是铁道兵。”

这一句斩钉截铁的话,证明了邓公对铁道兵改制为民的想法的坚定。自诞生时开始已经经历了数十年历史的铁道兵队伍,自此开启了新时代的新篇章。

文章图片9

不过固然邓公的远见卓识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其他为铁道兵讲情的领导也没有说错。

铁道兵确实曾经为了新中国,立下过屡次大功。而铁道兵这个兵种的建立,要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的1946年。

铁道兵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著名的“重庆谈判”。与此同时,我军内部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敏锐的意识到这次的谈判,并无法改变蒋介石政府对我党我军的敌对态度。

为了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占得先机,我军开始把目光放在了东北地区。

文章图片10

当时的东北地区正是我军东北野战军负责的区域,这支部队也就是后来的第四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正是铁道兵的摇篮,在这里出现了铁道兵的雏形护路队,也诞生了最初的铁道组织铁道司令部。

护路队这个组织的出现,本来是东北民主联军在1945年开始,接收日伪铁道管理系统后专门组织的武装力量。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保护铁路沿线的运输安全,维护铁路交通的畅通。

自成立之日开始,到1947年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成长为人数超过8500人,保护范围涵盖东北境内超5000公里的队伍。此时的护路队也正式改名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

文章图片11

1948年,我军和国名党军队之间的强弱态势开始转变。我军从被动防御,双方对峙逐渐向乘胜追击过渡,此时的党中央毛主席也对广大铁路部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东北与华北敌人愈打愈少,几个月后形势将起变化,请考虑某些铁路不破坏或只作战术性破坏,而不彻底破坏,以利我军尔后使用。”

简单的一席话,意味着从这个时候开始,铁道兵部队的职责已经从单纯的破坏敌人运输线,保护我方运输安全的传统责任,向竭尽一切努力保证我方铁路畅通而转变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也就是说我们的铁路战士需要从原来的“破坏者”,“护卫者”向“建设者”方向转变。

文章图片12

这其实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因为战争总有一天会过去,而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铁道运输的建设即将成为重中之重。

1948年2月,护路军经过整编成为两个铁道团,投入了铁道检修和恢复主要铁路干线通车的任务当中。

短短半年时间,新的铁道兵队伍先后恢复了“吉林到长春”,“哈尔滨到长春”,“大连到郑州”等铁路段的部分线路通车。

虽然这些工作看起来更像是后勤保障,而非军事作战,但正是因为铁道兵的努力施工,才让我军利用铁道占据了补给和行军的优势。

文章图片13

辽沈战役

在之后进行的“辽沈战役”中,正是因为交通方面的优势,我军得以用最快速度打下了重镇锦州乃至沈阳,长春。

1948年8月,铁道部门正式改名铁道纵队。除了原有的兵力以外,还抽调了专门的领导部门组成了司令部,以及政治部,工程部等多个部门。一个系统且健全的军队系统就此确定,总人数达到了18000人。

在东北境内的相关铁路工程结束后,铁道纵队逐渐从东北走向了华北和全国。

1949年4月,中央军委铁道部正式成立,铁道纵队由其领导并受铁道部指挥。

同年5月,在接受了苏联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铁道纵队扩充为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成为我军中的一个重要的部队组成部分。

文章图片14

功勋显赫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军人身份的铁道兵战士,从征战沙场的军人身份转变职责,加入到我国的铁路建设中去。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战争,大概算是铁道兵在战场上的最后高光时刻了。

此时的铁道兵部队,采取的是“平战结合”的政策。即平时专注于国内的铁路修复和建设,战时则化身为保证军队后勤通畅的专门部队。

单以抗美援越为例,我铁道兵第二师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工程指挥部”,就派出了2万多人进入越南助战。

文章图片15

这支名气不显,在历史中都很少记载的部队,却在越南战争中在越南境内建设和修复了大量的铁路,公路。直到今天,一些当时出自我国铁道兵之手的交通建筑,还在被越南方面使用。

当时的铁道兵既要保证铁路工程的顺利完工,同时也要时刻作好拿起武器对抗敌人的准备。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这样的工作性质也是无奈之举。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铁道兵的工作是普通的技术建筑工人不可能胜任的。

带有军事色彩的铁路建筑工作者,可是说是当时特定时代的产物。不过随着局势的平稳,其“军事色彩”的必要性也渐渐转为非必要了。

文章图片1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中苏交恶,美国对我国的封锁加剧,保障我国重要军事设施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此时又是铁道兵部队站了出来,在全国各地的隐蔽之处,建立了大量的国防设施。

在此之后铁道兵进入三线建设之中,开始建立我国建国初的三条重要铁路干线。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成昆”,“襄渝”,“林海”铁路线。

这三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地位固然特殊,但建造过程也同样十分的艰苦。

其中的成昆铁路和襄渝铁路尤其艰难,在建造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打通山体,更多的时候甚至要造桥通过。参加施工的战士们不惜跋山涉水,也要保证铁路的按时通车。

文章图片17

在线路的修建过程中,无数的战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虽然他们没有牺牲在战场上,但同样是为了新中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英雄的队伍,才能让我党我军取得了解放战争以及后来的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战争的胜利。他们对于新中国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样是无法用言语简单概括的。

面对新时代到来,党和国家为铁道兵赋予了新时期的新任务。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历代铁道人的传承口号,也是他们被人民大众所熟知的精神内核。

这支铁血的队伍没有因为被裁撤而耿耿于怀,反而在新的岗位上作出了新的贡献,谱写出一篇篇更加光彩夺目的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