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执念。在军人和革命先辈的心中,身上穿着的军装,就是他们的执念,也是他们的信仰。1982年,得知国家决定撤掉“铁道兵”的时候,几位老干部心中万般惆怅,在和铁道兵宣布这个消息之后,大家都沉默了,因为没有人舍得脱下军装,离开这个自己奋斗多年的地方。 但对于军人来说,服从命令是天职,纵使心中有万千不舍,也只能服从命令。那么,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要撤销“铁道兵”呢?这其中又包含着怎样的家国情怀呢? ![]() 正文: 当年,得知铁道兵要被撤掉之后,73岁的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第一时间找到了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两人既是战友,又同为开国上将,彼此之间熟络得很。见到杨得志之后,陈再道便开门见山地问:“听说铁道部要被撤,是真的吗?”杨得志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 虽然杨得志把原因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但陈再道还是想听听铁道军的意见,也想和上级再争取一下。回去之后,陈再道便召开了会议,会议中陈再道明确指出了三个问题:撤铁道兵是邓小平同志的决定;除了铁道兵被撤销,基建工程兵也被撤销了;撤销之后,归入铁道部管理。 ![]() 会议结束之后,陈再道根据大家的意愿,还是决定想做最后的争取,于是便准备了一封写给邓小平同志的信。十二天后,便叫上另外两位将军(吕正操、旷伏兆)一起,前往副总参谋长张震将军家中,在三位老将军的再三请求下,张震表示一定帮他们转达给邓小平同志。 对于三位老将军来说,他们对铁道兵的情感难以言表,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旁人无法领会。毕竟当年的铁道兵也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放异彩,让美军都为之忌惮的一支队伍,突然要被撤销,心中难免不舍和神伤。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美之间军事力量相差悬殊,美国的空军力量尤为强大。1950年至1953年间,美国先后派出将近六万架飞机,来轰炸我军的铁路交通线,投弹数量达到了19万枚之多。但让美军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即便如此轰炸,但中国的铁路路线就是炸不断。 ![]() 而这其中,离不开铁道兵的付出,为了防止美军破坏我军的铁路运输路线,顽强的铁道兵不顾生死,抵御美军袭击,在美军狂轰滥炸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修建铁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我军后勤铁路线从107公里绵延到了1382公里。 这样的成绩,让美军瞠目结舌,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其中有1.2万铁道兵的辛勤付出,更有1136名铁道兵因此而牺牲。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国内便开始大力修建东北铁路,次年,提拔苏进为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司令员。1948年,铁道纵队成立,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正式成立,并任命滕代远为司令。 ![]() 那时候,国民党正在国内大肆进行反动活动,在我党和国民党的斗争中,铁道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铁道兵还有一个口号就是:“野战军打在哪,我们就把铁路修到哪!”这是多么豪情壮志,振奋人心啊!毫不夸张地说,当年虽然条件落后,但铁道兵干的都是现代铁建队伍完不成的活。 后来,福建想在鹰潭到南平修建一条铁路,因地势复杂,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王震带着铁道兵接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先炸山,再修路。就这样,在铁道兵的齐心协力下,这条需要“移山填海”才能修建的铁路,只用了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就完美竣工。 ![]() 也正是因为大家对铁道兵的情怀,所以才不能接受邓小平同志要撤销的事实。那么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其实,裁兵的决定并不是针对铁道军,而是整体裁军。因为当时国内军队人数过多,军费支出就占据了全国财政支出的六成,极大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邓小平提出要裁军100万。虽然他也知道这是件得罪人的事,但为了国家的发展,他宁愿当这个“罪人”。 面对陈再道三位老将军的请求,邓小平的回复也相当完美。他只说了一句话:“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一句简单的话,既表明了自己裁撤铁道兵的意愿,同时也肯定了铁道兵的奉献和能力,与此同时,还安抚了几位老将军的内心,这样的回答属实高明。 ![]() 结语: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对于铁道兵来说,脱下军装,就是和过去告别,他们实在不舍,一个个都流下了不舍的泪水。虽然铁道兵还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了,但铁道兵的精神是永存的,他们为革命事业的贡献,是无法抹去的,他们的英雄事迹,也值得被铭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