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是心生的鬼!80%的病根源都在这两个字,一张方子,可疏肝解郁,治心病!

 为什么73 2022-07-18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大师兄语良 守正学堂 2022-07-18 10:05 发表于山东
图片

图片

今天这个医案,值得所有人好好看看。

尤其是平时感觉不舒服,又查不出问题的朋友。

一大姐50多岁,因胃病一年瘦了40多斤,去北京某中医医院问诊。

图片

做了胃镜,做了好几项检查,都没什么大问题。

就是一个慢性浅表性胃炎,按理说不会导致体重骤降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听完肠胃科的王主任一番话,才知道根源压根不在胃上。

首先,这位大姐平时情绪很糟糕,特别容易生气,老跟别人怄气。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去年做了个检查,查出来慢性胃炎。

大姐就开始担心了:会不会变严重啊,万一变成胃癌怎么办!

然后这个念头就拔不出去了,每天自己吓唬自己。

情绪开始变得焦虑,长时间睡不好觉,变成了睡眠障碍,这样一年下来,有些精神衰弱。

图片

再然后,感觉身上哪哪都不对劲了,什么消化功能、心脏功能、运动功能都出现问题了。

要我说,每天“茶不思饭不想”,吃不好睡不好,能不日益消瘦吗?

所以,体重骤降跟慢性胃炎关系不大,师兄还见过很多有胃病,照样一年比一年胖的人呢。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胃病,大姐的胃炎又没有到病变的程度,完全是自己太过焦虑,才导致一年瘦了40多斤。

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心理,有些病不是很严重,但是听医生一说,就开始自己吓唬自己。

本来是一个很小的毛病,却因为情绪焦虑引起其他并发症,病得越来越重。

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大家说是不是?

图片

现代人压力很大,有时候累的不是躯体,而是遭受着心理、精神的摧残。

于是,情绪问题引起的不舒服越来越多。

图片

很多人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却检查不出什么。

很多西医就会说:你这种情况,去看看中医吧。

这里就显现出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了,中医认为:“病由心生”。

2007年的时候,国内引进了美国的一本畅销书,叫《病由心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内科医生,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

说人将近80%的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只有20%左右的病是因为细菌感染等外来因素所导致。

这和《黄帝内经》把“疾”和“病”区分开来是一个意思:

“疾”是外来的敌人,比如说细菌、病毒等;

“病”是因为心里不平衡了,有忧虑、恐惧了,才会产生病。

图片

咱们老祖宗在25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点,如今也得到了西方现代医学的证明。

比如说女性容易生气,特别是容易生闷气!

随之而来的就是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等等一系列的疾病。

所以说,很多疾病来源于“心”。

辛卯医生之前接诊过一个河南的医友,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她也是胃痛,但查不出明显病变,之前辗转全国各地治疗了好几年。

带着厚厚的病例和处方来青岛,里面什么治疗胃疼的方法都试过,但都没有效果。

一再追问下,小姑娘的父母承认,自家女儿有焦虑症病史。

图片

像这样的病,就属于心病,你单纯治疗胃疼,是没有用的。

这种情况真的不适合全国到处看病,如果按照内科学的思路去处理,往往无效。

有这些时间和金钱,不如先自我调节,把中药作为辅助。

其实,真正把病治好的,不仅是我们喝下的那碗汤药,更是我们自己。

汤药只是负责调整五脏六腑的平衡,帮你排邪,恢复身体正气,为身体自我修复助一把力。

如果你一边用药恢复身体正气,一边继续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糟糕的情绪中,那病一定好不了。

就算扁鹊在世,也束手无策!

图片

有人说,师兄你说得简单,谁也不想生气、不开心啊,可情绪是个人控制不了的。

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呢?

自我无法调节的时候,也不要一味地自责,我们可以借助中医的力量,从根本入手。

抽薪止沸,斩草除根。

图片

《黄帝内经》中提到:“肝藏魂,主情志”。

意思就是肝胆功能失常,就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情绪不宁,郁闷烦躁、萎靡不振等。

所以情绪方面的问题其实是跟肝胆有关。

而焦虑、抑郁的情绪通常伴随着身体的疼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

在《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中胃经也讲到:

“是动则病......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即是说病到一定程度,则讨厌人、光亮、听到木头的声音容易受惊吓,坐不住,或者关门闭窗喜欢独处。

图片

这也说明了情绪问题,除了肝胆之外,与脾胃也息息相关。

而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是我们身体整个系统能量的源泉。

一旦脾胃功能虚弱,自身的能量不足时,不但会影响我们的肝胆,还会让我们的身体处在极差的状态,导致情绪出现问题

那我们平时怎么改善我们的脾胃功能和肝胆功能呢?

师兄给大家推荐几个方法:

1.按摩穴位

按摩膻中穴,可以改善脾胃功能。

图片

捶打大腿内侧的肝经,也可以帮助舒缓肝胆,改善情绪。

2.大米汤

一定多喝大米汤,补充津液,给心脏提供濡养,心气足了,才会有自信,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

3.大柴胡汤

柴胡汤是少阳经的主方,肝胆属于少阳经,所以柴胡汤可用于治疗与肝胆经络有关的问题。

图片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原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

大柴胡汤是少阳明合病,侧重调理肝胆方面问题,同时对改善心气不足也是可以的。

这一张方子,可疏肝解郁,治心病!

但方剂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询问医生后方可开药。

4.艾灸

通过艾灸内关穴与膻中穴,改善身体。

图片

这两个穴位可以缓解郁闷,让我们心情舒畅,缓解压力。

在艾灸之后,多喝大米汤,补充津液。

除了以上几个方法,平时保持适当运动、泡泡脚对于情绪舒缓也有一定的作用。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有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调节,千万不要让“心病”变成“真病”!

图片

今日互动




#你平时经常生闷气吗#



—The End—

你可能还想看


图片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
非中医专业人士以及没有医生指导的人士请勿试药

请转发这篇文章给他人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病”是心生的鬼!80%的病根源都在这两个字,一张方子,可疏肝解郁,治心病!

原创 大师兄语良 守正学堂 2022-07-18 10:05 发表于山东
图片

图片

今天这个医案,值得所有人好好看看。

尤其是平时感觉不舒服,又查不出问题的朋友。

一大姐50多岁,因胃病一年瘦了40多斤,去北京某中医医院问诊。

图片

做了胃镜,做了好几项检查,都没什么大问题。

就是一个慢性浅表性胃炎,按理说不会导致体重骤降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听完肠胃科的王主任一番话,才知道根源压根不在胃上。

首先,这位大姐平时情绪很糟糕,特别容易生气,老跟别人怄气。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去年做了个检查,查出来慢性胃炎。

大姐就开始担心了:会不会变严重啊,万一变成胃癌怎么办!

然后这个念头就拔不出去了,每天自己吓唬自己。

情绪开始变得焦虑,长时间睡不好觉,变成了睡眠障碍,这样一年下来,有些精神衰弱。

图片

再然后,感觉身上哪哪都不对劲了,什么消化功能、心脏功能、运动功能都出现问题了。

要我说,每天“茶不思饭不想”,吃不好睡不好,能不日益消瘦吗?

所以,体重骤降跟慢性胃炎关系不大,师兄还见过很多有胃病,照样一年比一年胖的人呢。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胃病,大姐的胃炎又没有到病变的程度,完全是自己太过焦虑,才导致一年瘦了40多斤。

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心理,有些病不是很严重,但是听医生一说,就开始自己吓唬自己。

本来是一个很小的毛病,却因为情绪焦虑引起其他并发症,病得越来越重。

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大家说是不是?

图片

现代人压力很大,有时候累的不是躯体,而是遭受着心理、精神的摧残。

于是,情绪问题引起的不舒服越来越多。

图片

很多人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却检查不出什么。

很多西医就会说:你这种情况,去看看中医吧。

这里就显现出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了,中医认为:“病由心生”。

2007年的时候,国内引进了美国的一本畅销书,叫《病由心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内科医生,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

说人将近80%的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只有20%左右的病是因为细菌感染等外来因素所导致。

这和《黄帝内经》把“疾”和“病”区分开来是一个意思:

“疾”是外来的敌人,比如说细菌、病毒等;

“病”是因为心里不平衡了,有忧虑、恐惧了,才会产生病。

图片

咱们老祖宗在25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点,如今也得到了西方现代医学的证明。

比如说女性容易生气,特别是容易生闷气!

随之而来的就是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等等一系列的疾病。

所以说,很多疾病来源于“心”。

辛卯医生之前接诊过一个河南的医友,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她也是胃痛,但查不出明显病变,之前辗转全国各地治疗了好几年。

带着厚厚的病例和处方来青岛,里面什么治疗胃疼的方法都试过,但都没有效果。

一再追问下,小姑娘的父母承认,自家女儿有焦虑症病史。

图片

像这样的病,就属于心病,你单纯治疗胃疼,是没有用的。

这种情况真的不适合全国到处看病,如果按照内科学的思路去处理,往往无效。

有这些时间和金钱,不如先自我调节,把中药作为辅助。

其实,真正把病治好的,不仅是我们喝下的那碗汤药,更是我们自己。

汤药只是负责调整五脏六腑的平衡,帮你排邪,恢复身体正气,为身体自我修复助一把力。

如果你一边用药恢复身体正气,一边继续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糟糕的情绪中,那病一定好不了。

就算扁鹊在世,也束手无策!

图片

有人说,师兄你说得简单,谁也不想生气、不开心啊,可情绪是个人控制不了的。

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呢?

自我无法调节的时候,也不要一味地自责,我们可以借助中医的力量,从根本入手。

抽薪止沸,斩草除根。

图片

《黄帝内经》中提到:“肝藏魂,主情志”。

意思就是肝胆功能失常,就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情绪不宁,郁闷烦躁、萎靡不振等。

所以情绪方面的问题其实是跟肝胆有关。

而焦虑、抑郁的情绪通常伴随着身体的疼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

在《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中胃经也讲到:

“是动则病......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即是说病到一定程度,则讨厌人、光亮、听到木头的声音容易受惊吓,坐不住,或者关门闭窗喜欢独处。

图片

这也说明了情绪问题,除了肝胆之外,与脾胃也息息相关。

而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是我们身体整个系统能量的源泉。

一旦脾胃功能虚弱,自身的能量不足时,不但会影响我们的肝胆,还会让我们的身体处在极差的状态,导致情绪出现问题

那我们平时怎么改善我们的脾胃功能和肝胆功能呢?

师兄给大家推荐几个方法:

1.按摩穴位

按摩膻中穴,可以改善脾胃功能。

图片

捶打大腿内侧的肝经,也可以帮助舒缓肝胆,改善情绪。

2.大米汤

一定多喝大米汤,补充津液,给心脏提供濡养,心气足了,才会有自信,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

3.大柴胡汤

柴胡汤是少阳经的主方,肝胆属于少阳经,所以柴胡汤可用于治疗与肝胆经络有关的问题。

图片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原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

大柴胡汤是少阳明合病,侧重调理肝胆方面问题,同时对改善心气不足也是可以的。

这一张方子,可疏肝解郁,治心病!

但方剂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询问医生后方可开药。

4.艾灸

通过艾灸内关穴与膻中穴,改善身体。

图片

这两个穴位可以缓解郁闷,让我们心情舒畅,缓解压力。

在艾灸之后,多喝大米汤,补充津液。

除了以上几个方法,平时保持适当运动、泡泡脚对于情绪舒缓也有一定的作用。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有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调节,千万不要让“心病”变成“真病”!

图片

今日互动




#你平时经常生闷气吗#



—The End—

你可能还想看


图片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
非中医专业人士以及没有医生指导的人士请勿试药

请转发这篇文章给他人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病”是心生的鬼!80%的病根源都在这两个字,一张方子,可疏肝解郁,治心病!

原创 大师兄语良 守正学堂 2022-07-18 10:05 发表于山东
图片

图片

今天这个医案,值得所有人好好看看。

尤其是平时感觉不舒服,又查不出问题的朋友。

一大姐50多岁,因胃病一年瘦了40多斤,去北京某中医医院问诊。

图片

做了胃镜,做了好几项检查,都没什么大问题。

就是一个慢性浅表性胃炎,按理说不会导致体重骤降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听完肠胃科的王主任一番话,才知道根源压根不在胃上。

首先,这位大姐平时情绪很糟糕,特别容易生气,老跟别人怄气。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去年做了个检查,查出来慢性胃炎。

大姐就开始担心了:会不会变严重啊,万一变成胃癌怎么办!

然后这个念头就拔不出去了,每天自己吓唬自己。

情绪开始变得焦虑,长时间睡不好觉,变成了睡眠障碍,这样一年下来,有些精神衰弱。

图片

再然后,感觉身上哪哪都不对劲了,什么消化功能、心脏功能、运动功能都出现问题了。

要我说,每天“茶不思饭不想”,吃不好睡不好,能不日益消瘦吗?

所以,体重骤降跟慢性胃炎关系不大,师兄还见过很多有胃病,照样一年比一年胖的人呢。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胃病,大姐的胃炎又没有到病变的程度,完全是自己太过焦虑,才导致一年瘦了40多斤。

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心理,有些病不是很严重,但是听医生一说,就开始自己吓唬自己。

本来是一个很小的毛病,却因为情绪焦虑引起其他并发症,病得越来越重。

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大家说是不是?

图片

现代人压力很大,有时候累的不是躯体,而是遭受着心理、精神的摧残。

于是,情绪问题引起的不舒服越来越多。

图片

很多人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却检查不出什么。

很多西医就会说:你这种情况,去看看中医吧。

这里就显现出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了,中医认为:“病由心生”。

2007年的时候,国内引进了美国的一本畅销书,叫《病由心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内科医生,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

说人将近80%的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只有20%左右的病是因为细菌感染等外来因素所导致。

这和《黄帝内经》把“疾”和“病”区分开来是一个意思:

“疾”是外来的敌人,比如说细菌、病毒等;

“病”是因为心里不平衡了,有忧虑、恐惧了,才会产生病。

图片

咱们老祖宗在25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点,如今也得到了西方现代医学的证明。

比如说女性容易生气,特别是容易生闷气!

随之而来的就是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等等一系列的疾病。

所以说,很多疾病来源于“心”。

辛卯医生之前接诊过一个河南的医友,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她也是胃痛,但查不出明显病变,之前辗转全国各地治疗了好几年。

带着厚厚的病例和处方来青岛,里面什么治疗胃疼的方法都试过,但都没有效果。

一再追问下,小姑娘的父母承认,自家女儿有焦虑症病史。

图片

像这样的病,就属于心病,你单纯治疗胃疼,是没有用的。

这种情况真的不适合全国到处看病,如果按照内科学的思路去处理,往往无效。

有这些时间和金钱,不如先自我调节,把中药作为辅助。

其实,真正把病治好的,不仅是我们喝下的那碗汤药,更是我们自己。

汤药只是负责调整五脏六腑的平衡,帮你排邪,恢复身体正气,为身体自我修复助一把力。

如果你一边用药恢复身体正气,一边继续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糟糕的情绪中,那病一定好不了。

就算扁鹊在世,也束手无策!

图片

有人说,师兄你说得简单,谁也不想生气、不开心啊,可情绪是个人控制不了的。

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呢?

自我无法调节的时候,也不要一味地自责,我们可以借助中医的力量,从根本入手。

抽薪止沸,斩草除根。

图片

《黄帝内经》中提到:“肝藏魂,主情志”。

意思就是肝胆功能失常,就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情绪不宁,郁闷烦躁、萎靡不振等。

所以情绪方面的问题其实是跟肝胆有关。

而焦虑、抑郁的情绪通常伴随着身体的疼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

在《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中胃经也讲到:

“是动则病......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即是说病到一定程度,则讨厌人、光亮、听到木头的声音容易受惊吓,坐不住,或者关门闭窗喜欢独处。

图片

这也说明了情绪问题,除了肝胆之外,与脾胃也息息相关。

而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是我们身体整个系统能量的源泉。

一旦脾胃功能虚弱,自身的能量不足时,不但会影响我们的肝胆,还会让我们的身体处在极差的状态,导致情绪出现问题

那我们平时怎么改善我们的脾胃功能和肝胆功能呢?

师兄给大家推荐几个方法:

1.按摩穴位

按摩膻中穴,可以改善脾胃功能。

图片

捶打大腿内侧的肝经,也可以帮助舒缓肝胆,改善情绪。

2.大米汤

一定多喝大米汤,补充津液,给心脏提供濡养,心气足了,才会有自信,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

3.大柴胡汤

柴胡汤是少阳经的主方,肝胆属于少阳经,所以柴胡汤可用于治疗与肝胆经络有关的问题。

图片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原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

大柴胡汤是少阳明合病,侧重调理肝胆方面问题,同时对改善心气不足也是可以的。

这一张方子,可疏肝解郁,治心病!

但方剂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询问医生后方可开药。

4.艾灸

通过艾灸内关穴与膻中穴,改善身体。

图片

这两个穴位可以缓解郁闷,让我们心情舒畅,缓解压力。

在艾灸之后,多喝大米汤,补充津液。

除了以上几个方法,平时保持适当运动、泡泡脚对于情绪舒缓也有一定的作用。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有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调节,千万不要让“心病”变成“真病”!

图片

今日互动




#你平时经常生闷气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