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沂风沂俗:沂水的屋顶是建筑样式,更是不舍的情怀存在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07-18 发布于山东

从“装门面”一俗语中,就能知道在建筑美学中,门对于整个房屋宅院的重要性;说一个人脾气犟,有三头牛拉不回来的比喻,骂人的话就是“犟驴撞南墙,不碰头不知道拐弯”。墙就又被比喻成了执拗人所必然遇到的挫折、梗。

图片

沂水人居住的房屋,多是硬山顶,属于建筑构造中房屋样式最低级的一种。这种低级除了被认为的打上“阶级的”“权利的”“经济的”诸多烙印外,即便是在实际的修建中,单从有什么用什么、量力而行的现实主义、实际主义就见端倪。

图片

本人见过老百姓住的屋顶,最早的就是麦秸或者是荒草屋顶。在平原地区或者还比较适合种麦子的丘陵缓坡一带,收麦子时割去麦穗头,麦秸用小铁齿篦子梳理干净草叶,麦秸葶子捆扎起来,留作苫屋用。

图片

在山上居住的人家,种地辛苦,麦子较少,但草多。又深又厚的黄草到了秋天割下来,也是梳理干净捆扎成束,以备盖屋之用。黄草杆硬挺而长,比较经风雨侵袭,烂得慢一些,三两年一换就行。

图片

草屋顶刚修起来一片岁月的成熟之润泽。之后别说经了几场雨,只是风吹日晒也会逐渐变成灰黑色,露着的梢头一捏都粉化成碎末。只是因为植物秸秆里有孔洞,保温效果好,现在还多为老年人之念想。

图片

有一种团瓢的办临时性建筑。周围是用玉米帐子围成一圈,上面苫上苫子,苫子逐渐上收成宝塔状,到最后的收口处套上一个破盆子,或者废旧轮胎,有的把扎口盖上个大瓢头子,防止由此渗雨。团瓢屋子多用作厨房、草料棚。由于建筑迅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唐山大地震中发挥了避震临时住所的作用,但仅仅是作为“藏头”之用。当时母亲在那种用冲压机枪子弹底座剩下的铁皮做的箱子里存放了许多酒瓶子装的水,一晚上全部冻炸,第二天用䦆头刨了一上午。想起来至今历历在目。

图片

修跋山水库的人住过地屋子。据说地屋子的屋顶是用玉米秸、篾席等铺陈而成,上面压上黄土。保温保暖,但不利于潮气散发,久住不利于身体健康,如今许多参加那个时候水利建设的老人,腿脚都不利索,说是让凉水潳的,还有就是住的地方“地湆”,结果造成了关节肿胀的风湿性毛病。在采访中,许多这样遭遇的老人都还巴眼望眼地盼着政府能给点补助暖暖心。

图片

见多了用全瓦或者半瓦半草的屋顶。还有一种薄岜屋顶比较少见。这样的房屋多存在于有页岩等沉积岩比较丰富的山村。这可是就地取材,虽然不能说“得来全不费工夫”,但只需要假以时日,单单用锤头凿子就能一页一页的开采出来。用作屋顶的石板比较薄,沉了檩棒和梁受不了。由于石板没有导水的沟槽,所以屋顶要尽可能陡峭一些,才利于借助重力将雨水淌下去。然而在毛细作用、前后左右挨挨挤挤的接触堵塞中,落上的雨雪不一定能顺利地从屋顶流到屋檐,经常会斜枝逸出“跑冒滴漏”。所以这样的屋顶适合用在看山屋子、牲口圈等不住人、里面不太在意发霉长毛的地方。

图片

石板屋顶晒得干巴巴的热,日头地里不好看。但要是绿树丛荫的环境里,很容易长出短短鲜艳绿色容貌的苔藓地衣等植物,像是那发黄的册页,装载了厚重的历史,如果徜徉在如斯的老山村里,是很容易引起怀旧情思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