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见过像蝴蝶翅膀一样展开的书吗? 开化纸、麻沙纸、罗纹纸…你还知道哪些纸? 书脑、书脊、书首、书根…分别指书的哪个部位? 如何用“行款、字数、鱼尾、象鼻…”形象地描述一本书呢? “书香”的“香”究竟是什么香? 在书籍防潮、防虫、防火方面,古人遇到了哪些烦心事? …… 太图特别推出“古籍技艺与知识”主题科普栏目,带你了解蕴藏于古籍中的创造和智慧。敬请关注。 明 代 刻 书 雕版印刷业到了明代更加成熟,从刻书范围数量、刻书技术上都远胜于宋元。 明刻本依然分官刻、家刻、坊刻。 官刻本中有内府本、藩府本等。内府本即皇家刻本,刻印之精美、装帧之讲究自是一流。藩刻本即各地藩王府的刻本,大多校勘精细、纸墨讲究也是刻本中的上品。 明代印刷插图本和套印本大量出现。除雕版外,活字印刷也得到了应用,木活字本、铜活字本成为明版书的一个特色。从书籍的装帧形式上,线装成为主要装订形式。 ![]() (《大明一统志九十卷》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天顺五年內府刻本影印) ![]() ![]() (《毛诗正变指南图一卷诗经金丹汇考一卷诗经难字一卷》中华再造善本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版筑居刻朱墨套印本影印) ![]() ![]() ![]() ![]() (《石湖居士集三十四卷》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国家图书馆藏明弘治十六年金兰馆铜活字印本影印) 坊刻则刻大量的戏曲小说、医书等通俗读物,著名的有建阳熊大木、南京富春堂等。 ![]() 《盛明杂剧二集三十卷》共收录明代杂剧六十种,每出戏前有版画两幅,线条疏朗,摹刻极精,图文并茂,书品宽大,刊刻一流,典型明代风貌。每册收一到两种杂剧不等,皆可独立成册。 ![]() (《盛明杂剧二集三十卷》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影印) 明代家刻分布极广,家刻最著名的是明晚期大藏书家毛晋,因毛晋的藏书处叫汲古阁,其刻本被后人称为汲古阁本。汲古阁刻印的宋、元以来之珍本书籍达六百多种,涉及经史、词曲、丛书、宗教、小说、笔记等,为中国历代私家刻书之最。对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 ![]() (《宋名家词六十一种九十卷》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汲古阁刻本影印) 明代刻书风格:
明中期后大都有刻序跋题识和牌记,万历以后开始在书上刻评点。这是明代刻书的特点。 清 代 刻 书 清代刻书达到印刷业鼎盛时期,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刻本,绝大多数是清刻本。 中央官刻主要为内府刻本,即“武英殿本”或“殿本”。清殿本的精美程度可与宋刻本媲美。地方官刻以扬州诗局最著名。同治时各省相继设立官书局,刻印了大量书籍,最著名的是五局(金陵书局、淮南书局、浙江书局、苏州书局、湖北崇文书局)合刻的《二十四史》。 ![]() ![]() (《御制避暑山庄诗二卷》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刻本影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