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在为一工作学习便犯困而苦恼?快来看道教专心致志的法门

 为什么73 2022-07-18 发布于北京

还在为一工作学习便犯困而苦恼?快来看道教专心致志的法门

龙虎山道教 2022-07-18 17:00 发表于江西

图片

根据《坐忘论》的经文,在修道的过程里,众生还需要学会收心。这里的收心是下学上达里的教法,若能明觉已然具有的先天妙明道性,则能以各样的对治,转对境造作的依赖与缠缚为接引众生的方便与功德

图片

众生自无为的状态下降到有为的状态,并彼此唱和、起机心而妨碍正业的前提是众生的去中道——趋边极。“道在境智中间,是道在有知无知中间,视缕推之,自得甚正,正之实性,与空合德,空故能生能灭,不生不灭”,但众生因业力与妄想,难免去中道,而趋边极,在心识与幻境的对峙里沉迷,认为各样的执着为真实如此,甘心在有为的境域内沉溺,并不觉悟行迹的虚妄和非常。以为这样的非常和虚妄是真常和实际,难免以业力与妄想造作各样过失。这里边“病”最深的一种为:学习了经史子集,言语上慈爱、俭朴,行为上却贪污、凶残,其诡辩足以掩饰不对,权势足以威吓他者。在这样的“病”过里,即使有所得,也只是一个空名,而所导致的过患则非常重。即使表面上要学道,其实并不能带来什么益处,因为心念和行动并没有真正转向,还陷在自以为是里。

图片

处在这样状态的众生,若能挺立“敬信”,回心转向,则能逐步自作主宰。造作这样状态的心,长久以来依赖所造作出来的对境,并不习惯独立,若突然没有依托的基础,则难以安定自己,即使稍微得到安定,还是难免恢复到散乱的状态。若暂时找寻不到截断众流的途径,则需时常作意来安定自心,散乱的心绪因随起随制,尽量让自心不妄动,久而久之,会达到一个调熟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里,能转化散乱与狂躁,复归安乐、闲适的状态。若能在日常的行住坐卧和应接世事的时候,作意安心,则心能定,当心能定之后,当即需要安养,固本培元,尽量不要有触犯使之恼怒的现象。安养得当则逐渐能稍微获得定分,这样的状态足以使人自得而乐,慢慢“驯狎”自心,则能增益清远之正业。在这样的状态里,平生所执爱的,已然觉得弊漏,何况因定生慧,对违背真实的妄假有深刻的体会。放逸和执着妄想的众生,若纵任心猿意马,不收心,不自主,只会越来越粗陋、空疏,又如何能观大道重玄之妙。

图片

心是一身之主,百神统帅,本心恬静则能生智慧,动乱则会成昏惑。心是百神之帅,心清明则百神归位,以道为本,但心神因种种机心妄想而被缠缚、染浊,尘垢与蒙蔽逐渐深厚,难免流浪诸趣,旷日持久,遂自与道隔。心为一身之主,心蒙尘垢,又被染浊,这样的状态很难出离死生的限境。人若想出离生死,与道合真,那些虚妄的心识与对境的种种执着、贪爱、妄想等等,都需要舍离,依下学而上达的修行,又如何不能得道呢。所以学道的初始阶段,如前所述,对境界有很高的依赖,不能独立自主,需要通过安坐等方便法门来断缘与收心,在下学而上达的修道里,使自心出离对对境的执着和依赖,“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滞着一物,自然能契入虚无,心与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