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邵可涵《越的冬天》指导教师:孟雯娟

 中外作家网654 2022-07-19 发布于上海

   

越的冬天

柯桥区实验中学老校区

七年级 邵可涵

是什么风带走了秋意?谁给雨化了妆,让她时常为雪,飘然莅临人间?又是谁,在这冷夜,升起第一缕炊烟?满是疑惑的我轻轻迈出一步,茫然望着这人间,才蓦地明白,光阴走到了一年的末端。
虽是冬日,但阳光一般在的。竹叶上落着点霜,锦鲤早躲在石桥下,而梅花却忍不住探出脑袋,绽放了金颜,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这境界,有几分水墨画的淡雅。
天空是灰蓝色的,虽然偶尔会下雪,但也只是像被风吹散的柳絮那么柔和,那么轻盈那么倏忽即逝。云变得更加秀丽,是羽状,看上起梦幻神秘,只是那么淡淡一层,高高悬在空中,好像被风一吹,就散了似的。
在老家有时一起来,望见窗外梅在银色雪光中吐出了幽香,就想起了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的诗句,同时想起了家中的水仙,于是旋即就看。那小花果真绽放出晶莹柔软的瓣儿,嫩的可爱,虽然颜色素,但也别具清淡雅致的味儿,活像身穿黄衣的翩翩少年。
空气中漾出花和叶的气息,那么清冷柔和,就像一杯花茶,那么清淡,但也不是又苦又涩,而是给人诗的味道。
去年去安昌时也在冬日,只不过空气中不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而是叫人直流口水的腊味。整个安昌都被包裹在热闹的腊香之中。地被人踏暖了,墙被人摸热了,心里更是暖烘烘的。啃个腊鸭,站在石桥上,才发觉今年水的绿,也许是被环境衬的吧,这水又清又绿,还在冬日下粼粼“斑”像许多小鱼在畅游。可真正的鱼呢?应该早躲在古老的石桥下了,这时候也许睡呢!
冬日的颜色啊,我第二个想到的是红色。渐渐又记起过年的大灯笼,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与表亲堂亲一起燃放烟火,一起串走三姑六婆家的情景。啊欢笑,一阵阵地充满红色的新年钟声中渐渐地走来了。
我爱冬的日,冬的花,冬的云,冬的人。问我世界各地,哪个冬美?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越!越地的冬!绍兴的冬天!
最美的冬?我可能会给老舍的济南打个满分。但我不管文章好坏,我只管越是我家,这就够了。
越的冬天,是最美的冬!

教师点评:此文是《济南冬天》学后之作文训练,且带有刘湛秋《四季的雨》的痕迹(可见美文于人的影响真的好大,若能多背些肯定对语言的滋养极有裨益)。小作者表达流畅,用语准确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文采,尤其是动词的运用和细节的描绘,如第二节中对“梅”的拟人化的描摹时所运用的“探”“忍不住”“绽放”“散发”等动词,和末三节中关于安昌冬日排比化的描写和“包裹”“踏暖”“摸热”“啃”“站”等活灵活现的动词及”“高高”“淡淡”等形容词准确自如的运用。另外习作多处让人体会到一种诗意的味儿,如“霜”“梅花”“锦鲤”“柳絮”“冬水”等意象的选择就是如此。还是那句话,美好的文字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就是文学的本质,即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去记录个人对生活的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