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列腺癌中披着狼皮的羊(六)

 JUN1854 2022-07-19 发布于江苏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可能误判为癌的良性增生性病变

可能误判为癌的前列腺良性增生包括了一组病变,其共同点在于结构类似癌的小腺体呈簇状。这些病变一般并无细胞核非典型表现。偶有轻度非典型,即细胞核稍增大、可见核仁。

1. 腺病

早期文献中,这类病变称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但目前推荐用腺病的名称,因为后者更精准,且并无癌前病变或恶性的提示。

腺病一般见于良性增生背景下前列腺的移行带。有人提出腺病可能是发生于移行带的低级别前列腺癌前驱病变。腺病和部分前列腺癌之间有形态学的类似,支持这一观点。腺病中的簇状小腺体、部分病变边缘呈假性浸润的生长方式,实际上可能也提示为恶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腺病中基因突变提示其与癌有相关性。不过这些结果都未能得到重复,也无临床证据表明后续随访中腺病最终进展为癌。因此目前的观点是:腺病是良性病变,粗针穿刺活检得出该诊断的患者无需重复活检,除非临床有提示,如血清PSA水平更高。

腺病为细胞核非典型轻微或缺失的簇状、淡染小腺体呈结节状结构,病灶轮廓圆形但无包膜。腺体结构可能非常类似前列腺癌,但其细胞核非典型表现轻微,至少部分腺体有基底细胞存在。HE染色切片中,基底细胞极难识别,但有时也偶见基底细胞。腺体的大小从病变一侧向另一侧呈逐渐减小表现,甚至腺体可小而拥挤到和癌极难鉴别的程度。间质可有一定假性浸润的表现,甚至可有貌似实性的上皮条索。腺病为分叶状病变,但不是完美的界清表现。部分腺体似乎从腺病灶中溢出至周围的间质,少数腺体甚至位于和病变主体有一定距离的部位。最近,三维重建研究已证实,腺病中的腺体有显著分支、以至于腺泡状结构不再明显。一个重要的诊断线索是:明显良性的较大腺体与可疑为癌的较小腺体之间存在移行;这一点与癌中恶性腺体格格不入、良恶性腺体之间突然交界的表现不同。

9. 腺病。致密、粗针的淡染腺体。病变中较小腺体的周边,可见较大、明显为良性腺体的移行过渡;免疫组化检测基底细胞标记,部分腺体有不连续的基底细胞,但部分腺体基底细胞完全缺失。

 前列腺癌中披着狼皮的羊(六)

尽管腺病的腺体结构让人担心,但其细胞细节(如细胞核及细胞质的特征)还是和良性腺体极为相似的。这一点也有助于诊断,因为恶性腺体一般与周围的良性腺体形成截然对比。腺病中有时有轻度细胞核非典型,一般为细胞核增大、可见核仁。不过这时的核仁不会如癌中所见那么显著,且细胞核轮廓呈较为光滑的圆形。腺病鉴别诊断中,部分常规用于前列腺的诊断特征不再适用,具体如:腺体呈背靠背,腺腔内有结晶体,腺腔内有黏液,中等大小的核仁,病变边缘有局灶单细胞浸润。

腺病的诊断是结合细胞核无显著非典型、结构特征、至少部分腺体有基底细胞而做出的。与前列腺癌类似,腺病可为多灶性或弥漫性。部分病例中,腺病可能的确难以鉴别前列腺癌,因此可能难以做出明确诊断。

与萎缩后增生相似,因为不同研究中用于腺病和增生的鉴别特征不一,因此经尿道切除前列腺标本和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中腺病的发生率相关报道结果不一。具体说来,有的可能会根据小腺体的数量增加就诊断为腺病,而有人则需看到提示为癌的腺体拥挤、更为显著的病变才诊断。由于腺病和腺体数量增多的前列腺增生之间的区分并不明确,因此有人报道经尿道切除标本中腺病的发生率为1.6~2.2%,而有人报道高达19.6%

也正是由于上述诊断困难,因此腺病的诊断一般需免疫组化来排除癌。腺病中,基底细胞一般呈特征性的斑片状分布。部分腺体的基底细胞呈碎片状,部分腺体则缺失。重要的是,这种染色结果不要被误判,因为很可能因此而得出前列腺癌的假阳性诊断。诊断中最重要的,仍然是HE切片中的形态学表现,免疫组化需密切结合形态学。有报道称,18%的腺病表达AMACR,但一般仅为局灶。

腺病一般见于移行带,因此常见于经尿道切除的前列腺标本中,但偶见于粗针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中记录腺病的存在对于病理医师有帮助,主要是后续复习病例时可以了解相关诊断决策的过程。不过一定要强调这是一种良性的增生。如果仅仅诊断腺病,可能会让泌尿科医师疑惑。

2. 硬化性腺病

与腺病相似,硬化性腺病也一般见于前列腺的移行带。硬化性腺病罕见,据报道,手术切除前列腺中的检出率为1.9~2%。该病为或多或少有增生间质挤压的小腺体构成,常导致腺体呈锥形外观。腺体周围常有片状的透明样变间质,且间质成分有梭形细胞增生,部分病例中为黏液样表现。

10. 硬化性腺病。梭形细胞增生、挤压腺体。

 前列腺癌中披着狼皮的羊(六)

硬化性腺病中一个独特之处是S-100SMA阳性,有时为间质细胞、有时为腺体的基底细胞,提示该病变为肌上皮化生。超微结构研究也已证实硬化性腺病中基底膜和分泌细胞之间的细胞有肌上皮分化,且已有人提出硬化性腺病来源于基底细胞的化生性转化。

对于细胞非典型表现显著、以至于可疑为癌的病例,有人提出称之为非典型硬化性腺病。一组包括5例非典型腺病的研究中,免疫组化证实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基底层,且AMACR阴性。

3. 精阜黏膜腺体增生

精阜黏膜腺体增生(verumontanum mucosal gland hyperplasia)的名称,是指前列腺尿道部后壁的腺体增生,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标本中的检出率为14%。该病变位于精阜区,为簇状小腺体沿着前列腺导管下行,形成葡萄串样表现。腺体内有大量橘黄色至棕色、钙化的淀粉样小体,常呈碎片状。无腺腔内黏液及结晶体。基底细胞存在,且HE切片中就非常显著。

11. 精阜黏膜腺体增生。形态学为小簇状腺体沿着到关于结构分布;可见大量深染的淀粉样小体。

 前列腺癌中披着狼皮的羊(六)

精阜黏膜腺体增生偶见于前列腺癌,但细胞核并无非典型,有显著的基底细胞,特征性的淀粉样小体,都可以排除恶性可能。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