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木香草堂 2022-07-19 发布于辽宁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明确倡导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历史课程标准还在“内容标准”部分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建议中都提出了2~3个活动建议,并在“实施建议”中附有9个教学活动案例。

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所谓活动课,是指以课程为依托,以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个性养成和创新新思维为目的的动态教学形式。它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得到生动、鲜活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技能知识等层次得到发展。在此,我就如何开展好历史活动课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首先,选择活动课的主题。

1、认真组织教材中的活动课。

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七年级实验教材共设计了9节活动课,上册有寻找历史、编写历史小故事、秦**功与过的辩论、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教材还附有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要求、活动提示以及参考资料。这些活动课类型丰富,有竞赛式、辩论式、历史学法等方面的内容,并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是同步的,给我们的活动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组织好这些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开发本地区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进家乡、走进社会。

3、结合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组织活动。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4.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学生认为是难点的内容。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主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学生这一主体,不要凭教师的好恶选择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都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内容。比如根据七年级上册第10课后的活动与探究,以“文字”为主题开展活动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言读同一段课文,然后给其中一句话注上读音。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意识。

其次,历史活动课教学的实施过程

1.确定活动主题。

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主题,注意:一主题不要太大,要具体可行;二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充分考虑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活动的要求。

2.明确活动目标。

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目标的规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思考。教师在进行活动课教学的时候,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只要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就可。

(1)通过历史活动课,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能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增强学生的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能针对家乡存在的问题,为建设家乡出谋划策。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搜集、研究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离不开地理,活动过程中渗透史地结合的理念。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3.学生分组并广泛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形成研究成果。。

在确定主题后,要进行分组,分组时最好让学生自由组合,以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能更有效地配合,各组成员内部要进行分工,确定搜集资料的内容。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4.展示活动成果。

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后,将其结果以成果形式在全班或年级交流。成果表达交流方式可以多样化,有论文展示交流、知识竞赛、历史小制作评比、办墙报比赛等。这一环节,教师切不可省去,因为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非常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与人分享,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果展示过程中,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好由学生推举主持人,每组可选派2—3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

5.评价与总结。

对活动的评价与总结,也是活动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评价与总结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教师也可参与评价,重在评价学生活动的过程、轨迹和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通过学生自评,使学生学会实践、不断反思自我;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吸取别人之长。对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

第三、活动课对历史教师的要求

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开展好活动课教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注入全新的精神和采用最优化的策略应对方式。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在传统教学中,历史教师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宰和评判者,教师讲授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而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自身的角色,在教学观念上,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在信息传输中,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对学生的态度,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于当今的历史教师自身接受的就是传统教学模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转变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就显得尤为迫切。

2、教师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仅熟悉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即综合、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其次,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由于活动课所具有的开放性、综合性,学生研究的许多问题往往超出了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即使有些研究问题是在历史专业范围内,但其涉及的知识也往往超出了课标和教材的范围。这就要求教师拓宽知识广度,对与历史相关的学科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可能在开展活动课时体现出创新性、前瞻性,做到游刃有余,有声有色。

3、教师需要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给自己准确定位。

首先,教师在活动课中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其中的一员,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的真正交流,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二,活动课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协助,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宏观上对活动思路的指导、活动目的的指导、活动方法的指导以及活动结果评价和表达的指导,还可以在活动中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指导。

其三,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提出活动任务,提供活动信息,同时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其四,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识。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遵循开展活动课的原则,开动脑筋,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起来,活动课才会焕发出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