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晓妮:我的“自白书”

 河畔文苑漫步 2022-07-19 发布于陕西


我的“自白书”

——一名高中班主任与手机的故事

◎文/王晓妮

昨日,西安一所高中学生因手机被没收而弑师的新闻爆出,惊骇之余是长久的后怕。想到自己离开原单位时,抽屉还有几部无人认领的手机,若干充电宝及充电器,真庆幸临走前将其全部打包上交给了级部。一转念,又隐隐担忧:那些手机的主人们并不知道我已上交,这如何是好?我该怎么解释,才能澄清自己从未将他人的物品占为私有啊?竟越想越有些恐惧了……

曾多年任高中班主任,带过走读班、住宿班、混合班,收过的、摔过的手机已记不清该以个位数计,还是十位数计?能残活到现在真的侥幸,承蒙不杀之恩,得以在此写下这篇“自白”,缓解内心的恐慌,更重要地是忏悔自己当初那些冲动的不计后果的行为……

01

片段一:

某届高三复习冲刺阶段,早上7点,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学生们已来得七七八八,扫地的扫地,刷题的刷题,默背的默背……从讲台到过道,习惯性地来回踱着步子,轻手轻脚,唯恐打扰这美好的学习氛围。后排一男生正一手拿着馍夹菜,一手扶着书,眼睛半秒不离书本。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关切地说:“别着急,喝点热水,慢慢……”话未说话,咦?那书里夹的是什么?手机!屏幕上密密麻麻都是字,仔细一看,是网络小说。于是,当即没收,鉴于备考时间紧张,没有让回家反省。

那只手机就锁在办公室抽屉里,直到学期末才让取回,不知后来考上大学的他回想起来会不会还记恨着?

02

片段二:

还是高三,当时每天下午都有练考,本不是自己监考,还是不放心,下班临去签离去教室再看看。于是做了所有班主任最擅长的事——趴窗户(有一个笑话说:世界上有两种生物会趴玻璃,一种是壁虎,一种是班主任)。当变幻角度,尽量让眼光透过玻璃扫视到教室每个角落时,发现靠墙那组一男生与一女生身体距离过近,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大部分学生没有被推门声打扰到做题的思绪,继续奋笔。向监考老师点头招呼示意后,走到二人近前。细看才发现他的右耳与她的左耳各戴了一只耳机,耳机线连接着抽屉里的手机,从衣领穿出。特意取过来听了听,里面正放着你侬我侬的流行爱情歌曲。好吧!收了手机,你们答题继续 。转身出了教室就联系了双方家长,一来携带手机,二来谈恋爱。各自带回家教育,端正思想,写了保证书,家长签字再送来。

繁重的高中学业压力下,两个人彼此陪伴,这么一点小小的浪漫,是多么会心与温暖,想想那刻的横加阻挠,真是不解风情、不合时宜、顽固不化啊!

03

片段三:

某一届高二,全年级统一进行手机突击大检查,用金属探测仪扫描完后,没有任何发现。煞有介事地问同学们:“有没有不小心把手机带到教室来,藏在隐秘的地方的?现在主动交出来,班级内部从轻处理。不要等我查出来啊……”一时间,鸦雀无声,学生们的眼睛那么单纯善良。心里禁不住窃喜,“这个班带了快两年了,都挺懂事、挺省心的”。级部主任走进来问:“有没有发现手机?”我自信地说:“没有!”。级部主任熟练地挪开多媒体柜前的几张课桌,找了把钢尺,轻轻一撬,打开了柜子背板,里面赫然静卧着一只正在充电的手机。他利落地把手机取出来,轻轻放在了讲桌上,转身出了教室,留下一片静寂……我只觉得自己热血上涌、头脑发热,“谁的?”……“谁的?”……“我再问你们最后一遍,手机是谁的?”……学生们面面相觑,每个人都一脸茫然无辜的样子。“啪”的一声,手机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后盖翻飞、屏幕碎裂……“是谁的,愿意承认了,自己到我办公室来,我给你赔偿”,我闭上了教室门走了出去。

嗯,那场景是有点潇洒。而今想想,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两三年,却不知那个同学会不会在未来哪个时刻想起,然后在哪个角落等着你……惴惴不安哪!在此,老师向你道歉,等你哪天想起来了,记得找我赔手机啊!

04

片段四:

某届高一,班里有个细眉细眼,说话声音也细细柔柔的住宿女生,长相秀气,眼神总是怯怯的,又很倔强的样子。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便从小留守。进校成绩不错的她,几次月考节节败退。老师反映她聪明反应快,就是上课经常走神、打瞌睡,几次谈心都找不到问题症结。后来有人反映她在宿舍每晚熬夜玩手机,便再次找她询问。她马上承认自己确实带手机了,是为了和家人联系。于是劝说她每周一至周五将手机交给我保管,周末再拿回,周内需要联系时可以用我的手机或级部座机。她竟戚戚哀哀地哭了,说起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没人关心、没有朋友、孤单忧郁,自己用手机不玩游戏,就是每天刷刷微博,看看明星动态,她喜欢易烊千玺,这是她的精神寄托…..那梨花带雨的模样真让人不能不跟着伤心,不住地安慰她,起身抱了抱她(我是女的),说“好了,老师相信你,手机不没收了,你要给自己规定每天使用不超过半小时啊!然后尽快调整好作息,别影响身体和学习。”事后和家长联系,希望他们多关心一下孩子,可拨通电话就后悔了,因为他们只是不住地责骂孩子上高中后不争气,宣泄着自己生活的种种压力,根本听不进去什么关心孩子的心理。

高二文理分科,她学文去了别的班,再后来去向如何便不清楚了。不知道这样一个心思细腻的女生还会不会记得曾经发生的事情,但愿她的心里没有留下阴霾。

05

片段五:

某届高一,接到反映说班里一个女生偷玩手机,上课还小声哼歌,影响他人。没有证据不能直接处理,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全班大检查。一翻常规查找无果后,组织班干部们开始更细致地搜寻,教室旁边卫生间、楼道灭火器箱、文化橱窗、教室多媒体柜子、花盆、图书柜、卫生角……直到自己用笤帚翻看暖气片背后的杂物时,一只白色手机露了出来,它的主人正是那个女生。当质问她为什么无视校规校纪,明知故犯?她的眼神里满是不屑与凌厉,嘴里还不清不楚地嘟哝着什么,一副“我就玩手机了,关你什么事”的模样。那一刻又头脑发昏,本着教育本人、警示他人、以儆效尤、下不为例的思想,“豁出去不当班主任了,我也不惯着你”,将那手机重重地摔在地上。竟然没顾上想那可是价格不菲的苹果手机,自己那点可怜的工资够赔吗?也忘了这个孩子好像是有人打过招呼要多关照的。没来得及多想,捡起那手机的残骸,带着那名女生回到了办公室,她的态度依然傲慢,不是能交流的样子,自己也已气得无语。哆嗦着语无伦次又强装平静地拨通电话请家长过来一下,还有那么一分冷静,提醒家长“别着急,路上注意安全”。不一会儿,家长到了,一个劲儿地替孩子道歉,说手机不用赔,家长不让带,她自己悄悄拿的。谢谢老师对她没有放弃,希望以后继续严格要求……然后把孩子暂且带了回去。

谢天谢地,我遇到了一位如此明理和大度的家长,让我免受经济和精神的损失。可是,时至今日,我想说,我还是赔偿给你们吧!并想认真地对那个女生说:“孩子,对不起!”

或许每个老师,都有一部关于手机的斗争史。也曾在晚自习辅导时讲得唾星四溅、神采飞扬,却有个学生根本没有抬头看你一眼,你一边继续讲课,一边悄悄走到他的身边,一把从桌子下抓过因玩游戏正发烫的手机,然后回到讲台,若无其事;也曾在安全大检查中搜出手机,屏幕上是班里一个女生漂亮的自拍头像,站起来招认的却是一个帅帅的男生,警匪剧画风突变,成了言情剧;也曾将课堂上发现的手机顺手扔出窗外,任它从三楼或五楼自由落体,压根不想高空抛物行为有多危险,就算窗外是草坪,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也曾在大扫除时,给擦电扇的同学扶凳子,结果他一只脚刚跨上去,手机就从衣服口袋掉了下来,那么好巧不巧地落到了你的手心里……

当一个个学生手机沉迷,长期上课萎靡不振,学业退步时,我们遇到的是这样诚恳的家长,“我娃把手机带到学校去了 ,我要不下,老师你给他收了去,收了就不要给了”,其信任令人感动;也曾遇见这样懵懂的家长,“我娃说他要用手机查资料学习,他答应买了手机,好好学习提高成绩的”,其拳拳爱子之心令人动容;也有这样聪明的家长,给孩子带的是老人机,方便联系,其用心良苦令人钦佩。他所不知道的是网络小说、社交软件,哪怕是按键机里自带的不用连网的小游戏,都可能让他一头钻进去,忘乎所以。他不愿承认的是孩子带手机真正跟父母能有联系几回,自己越想控制孩子,孩子越想逃脱。

也曾在班会时讨论过中学生带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各抒己见、群情沸腾,归结到最后,每个人都承认利弊取决于个人的自制力。我想说成年人玩手机的姿态都与清末吸食鸦片者无异,一个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如何期待他能合理地把握其中的度。

这部手机斗争史回头看,都是故事,可歌可泣;从眼下看,是残忍的事故,鲜血淋淋;往未来看,大概是部悬疑剧吧!安危莫测,不敢想下去……不知大家会不会像我一样,叩问自己:“以后还敢收手机吗?”

学生因为手机被没收而杀了老师,我关注到新闻评论区里有两条点赞人数很多的评论:“手机是学生个人财产,任何人无权没收。”“有的老师没收了手机就不还了。”原来没收学生手机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嗯,醒目、犀利,受教了!特在此严正声明:收过手机,也摔过手机,但从没把一部手机据为己有。哦,曾在征得家长和学生本人同意后,将违规带入教学区被没收一部手机固定在支架上拍摄视频,作监管自习纪律之用,大概使用了半学期,学期末已按约归还。不知拍视频之举是不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有点迷惑了!不过,真的很庆幸自己还能呼吸着这“香醇”的空气,看见这“明朗”的天光……

或许这样的新闻,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义愤填膺、无所适从,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照旧。不,不能这样。也许,每一个家庭和我们的社会不会真的震醒。但,我们的老师,这一个个渺小的、卑微的生命一定要清醒,要懂得该何去何从……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请慎思而后行!!!

(谨以此文感谢不杀之恩)

2020年1月5日




作者简介:王晓妮,陕西咸阳人,中学语文教师。当老师是儿时的梦想,从它照进现实,便注定作为一生的事业孜孜以求。挥洒讲台,传道解惑;读书品茗,怡养性情;流连山水,感悟自然。愿不负流光,岁月静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