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法帖 | 佚名《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秋气不惊堂内燕 2022-07-19 发布于甘肃

走马楼三国吴简遗址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街道境内。走马楼在今五一西路与黄兴中路的交汇处,它原本是明代吉王府中的一座楼台,后来楼废了,留下这处街名,民国以来,这里成了闹市,许多旺铺如甘长顺面馆、银苑茶座、银星电影院都开设在这一带。

1996年10月17日凌晨,走马楼西侧的“平和堂商厦”建筑工地内二十二号古井里,出土了一大批简牍。这批简牍均为三国孙吴纪年简牍,总数约十四万余片,其数量超过以往中国各地出土简牍的总和。这是二十世纪继殷商甲骨文、敦煌石窟文书、西北屯戍简牍发现之后,中国文献档案方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被评为中国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今平和堂商厦地下室内辟有二十二号古井遗址陈列室。

当今世界各类博物馆多得不可胜数,可长沙有一家却是海内外独一无二的,它就是遐迩闻名的简牍博物馆。简牍是我国古代的文书,它用竹片或木片制作,以小刀或毛笔将文字刻录、书写在上面,竹片制作的称“简”,木片制作的称“牍”。在造纸术尚未普及之前,它是古代文字的主要载体。

从世界的范围看,在一个地方一次性地发现如此巨大数量的古代文献,十分罕见,堪称世纪性的考古发现。

这一批出土的简牍,其长短宽窄是很不一致的。长的三尺有余,短的四到五寸。有的上书四五十字,有的则只写几个字。这一批三国吴纪年简牍,其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从目前整理出来的部分简牍来看,其内容主要包括赋税、户籍、司法、钱粮出入、军民屯田、往来书信等,涉及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各个方面,是吴长沙郡府、临湘县及临湘侯国的文书。由于出土地点集中,又为同一政区内同一时间段内多种性质的文字,所以可能据此进行一个政区内社会基本情况的复原研究。其次,这一批简牍上的文字,为我国书法史也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宝贵资料。三国时代的纸张已经出现,简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故这一批简牍上的文字正好处在一个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特殊时期。二十世纪以后,经考古发现的三国书迹,长沙走马楼的三国吴简数量是最多的,其形体也多种多样,包括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这些文字的书写虽出自中下层官曹、吏卒之手,可也代表了那一个时代的书写风格和水平。这些文字比起传世的三国碑刻,后世临摹的手迹,更加真实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的书法状态。

玉兰蕊羊毫笔---传统古法经典湖笔,百年老字号笔庄工艺出品
古戈爾藝術
7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