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批简牍,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书法亦是多姿多彩、富有民间趣味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2-14
图片

1996年

湖南长沙五一广场

走马楼简牍

挖掘现场

图片

走马楼简牍

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时期简牍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和封检等。

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字至40字。

其中,三国吴简为大宗,约八万枚之巨。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


同时,我们可从走马楼简牍中了解文字书体在汉魏和魏晋时期书风的演变过程。尤其是这些简牍中高度成熟的民间实用字体,可看作是我们国家正体字的源流与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贴士

走马楼位于湖南长沙市中心——五—广场东侧。据近人李抱一《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考证,此处原是明朝吉王府的故地,东、西牌楼翼张于左右,走马楼是府内的地名。汉代时,此处是长沙郡的中心。

自1987年以来,曾在附近的五一地下商场、中山商业大厦、锦绣大厦、东汉名店等建筑工地发掘出楚汉时期大量的建筑构件、古井和作坊遗址,事实证明走马楼及其附近地区是楚汉故城建城之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