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史丨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其实,这是晚明士绅阶层的集体意志

 人文之光 2022-07-19 发布于辽宁

说起明末,“神州陆沉”,很多人甩锅给吴三桂,认为吴三桂的行为,导致了清兵入关,最终导致中国被清朝统治三百多年。但是,这个想法是片面的:因为吴三桂起初没想当“汉奸”,并且,引清兵入关,也是晚明士绅阶层的集体意志。

1、大顺朝的先天不足

明朝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当李自成的大顺军稀里糊涂来到京城之外的时候,大顺军首领李自成和明朝的崇祯皇帝都很焦虑。崇祯皇帝焦虑的是:大顺军就在城外,自己无路可走,这事儿该如何收场?

李自成焦虑的是:自己还没做好接收明朝朝政的准备,怎么明朝就要被自己推翻了?

就在双方都焦虑的时候,大顺军在部分太监的策应下进入京城,崇祯帝不敢面对大顺军将士愤怒的怒火——毕竟,他们都是寻常的百姓,因为明朝的苛政、暴政,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最终在悲愤中参加了大顺军。可以说大顺军上下都是朱家人的仇人。想起大顺军烹饪了明朝的藩王朱常洵,崇祯帝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自己如果被大顺军抓了,会不会被大顺军油炸了?

崇祯帝于是一咬牙,就在煤山自尽。

崇祯帝这一死,让李自成没了退路:原本打算让崇祯帝招安自己,现在崇祯帝死了,自己只好硬着头皮建立新朝廷了。

其实相信有过创业体验的小伙伴都知道:开一家公司尚且需要考虑管理方面的方方面面,更别说掌管那么大一个国家了。

2、混乱的大顺朝

崇祯帝自杀了其实早在崇祯帝自杀之前,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明朝就处于山河破碎的状态。所以,各地地方实力派开始观望,甚至不少明朝州县只道明朝完了,于是纷纷表示臣服大顺朝。可以说此时的形势对大顺朝一片大好。

但是李自成和他的文武百官们偏偏不谙治国之道。大顺朝始终没能转化成一个正规的朝廷:既没有组织恢复生产,也没能建设成熟的行政管理秩序。为此,很多士绅发现:大顺朝真的不具备新朝的气象。

吴三桂起初也觉得明朝气数已尽。对于李自成的招降,也是犹豫不决。但吴三桂了解到大顺朝的情况以后,于是改主意了:此时明朝的南京六部对东南地区已经存在有效管理。所以吴三桂认为:明朝复兴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吴三桂想出了一个绝招:那就是借“北朝”的清军入关打李自成。自己而后拥立崇祯帝的儿子登基。这样,自己可算是复兴明朝的第一大功臣。

事实上,后来的南明弘光朝廷上下,也认为请清军打击李自成是很合适的事情。甚至弘光皇帝一度嘉奖吴三桂,认为吴三桂的行为是正确的行为。

此外,在清军的打击下,由于大顺军向陕西方向溃败,很多原先大顺军占领区的士绅,也纷纷迎接清军,消除大顺朝的残余势力。

而从大顺军占领区士绅、南明朝廷的态度来看,不难看出,请清军打李自成,其实是晚明士绅阶层的共识。

3、意外

其实明朝的庞大,清朝也是十分清楚的。所以,当时清朝事实上的最高话事人多尔衮对于入关,其实也没太大信心。按照多尔衮的想法,清军此番趁火打劫,充其量就是像辽金那样,占据点关内陆方,和南明上演南北朝的剧本。结果不曾想,南明比清军想象的虚弱,于是清军一路高歌猛进,南征南明朝廷。

南明后期,南明的永历朝廷龟缩在云贵地区。当时清朝八旗贵族认为:云贵经济贫瘠,因此,留给南明朝廷,似乎清朝也不吃亏。结果,是清军的汉族降将认为斩草必须除根。这才有了南明永历朝廷出逃缅甸的故事发生。

可以说,南明的历史,充满了太多的黑色幽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