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浪仙-上

 祥宏讲夷坚 2022-07-20 发布于北京
宋代段子:《夷坚志》讲到了各种各样的占卜术,《易经》当然是重要的占卜方法之一,这故事讲到的术士就是用《易经》六十四卦为人占算,但很显然,他已经能够不局限于具体卦象了

【原文】

温州隐者某,居于瑞安之陶山,所处深寂,以耕稼种植自供。易筮如神,每岁一下山卖卦,卦直千钱,率十卦即止,尽买岁中所用之物以归。好事者或赍金帛,经月邀伺,然出未十里,卦已满数,不复肯更占。

郡人王浪仙,本书生,读书不成,决意往从学。值其出,再拜于涂,便追随入山,为执奴仆之役。稍稍白所求,隐者亦为说大概,又举是岁所占十卦,使演其义。王疲精竭虑,似若有得,彼殊不以为能,曰:“汝天分止此,不可强进也。”遣出山。然王之学,固已绝人矣。

有以墓域讼者求决焉,其卦遇贲,曰:“为坟欠土,此不胜之兆。”后逾月,前人复来,又筮之,遇蒙,曰:“兆非先卦比,冢上有草,当即日得直。”既而尽然。

西游钱塘,时杭守喜方技,至者必厚待之,然久而乖戾,辄置诸罚,不少贷。(待续……)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伊宪文命术||朱安国相字-上||铁索寺古墓||杨抽马卦影||张邦昌卦影||婆惜响卜

【白话语音文字版】

温州有位隐士,住在瑞安县(今浙江温州同名地)的陶山,他住的地方很深邃寂寥,平时靠自己耕种度日。他用《易经》卜卦很神,每年下山一次去卖卦,每一卦开价千钱,总共只算十卦就收手,卖卦所得钱都用来买他一年的生活所需,然后带回山。适时,知情的问卜者会带着钱财物品,拦堵、守候隐士,有的甚至等上一个月,但往往隐士还没走出十里地,十个卦就卖完了,隐士也不愿意再多算了。

温州郡里有个叫王浪仙的,本来是个书生,读书不成,自己下决心要去跟那位隐士学占卜。赶上隐士下山,他在路边给隐士下拜两次,就追随其进山了。他给隐士做奴仆,凡是奴仆该干的活儿,王浪仙都承担起来,并稍稍向隐士透露了自己所求。

隐士也给他讲了《易经》卜卦的大概情况,又拿出当年为人占卜的十个卦,让王浪仙推排演义一番。王浪仙殚精竭虑,费尽心思,似乎有所得,但隐士很不以为然,说道:“你的天分也就这样了,不能强逼自己再升级。”于是就让他下山了。即使这样,王浪仙学到的易理占卜已远超常人。

有一回,有个人因墓地的事儿打官司,来请王浪仙占卜求断,他摇出来一个“贲”卦,王浪仙说:“这个'贲’字,是个'墳’(坟)字缺'土’,这是个打不赢官司的征兆。”过了一个多月,那个卜卦的又来了,再次求占,这回出来一个“蒙”卦,王浪仙说:“这次的征兆跟之前那卦比起来不一样了,这个'蒙’字是'冢’(坟墓之意)上有草,你应该能在今天得到墓地款。”结果证明确实如此。

后来,王浪仙向西走,游历到钱塘县(今杭州市区),当时的杭州太守喜欢方士、术士等人,来到杭州的这类人一定会得到本地太守的厚待,但时间长了以后,太守对这些人转而严苛起来,往往动不动就惩罚他们,一点儿都不留情。(待续……)

【祥宏点评】:陶山,位于浙江温州瑞安西北部,在原来的陶山区陶峰镇有座小山,俗名屿山,高几十米,周围二里许,形像木鱼,又名木鱼山,因坐落于市集之内,又称市山。这是现在情况的介绍,跟故事的情节对比似有差异;易筮,根据《易》理卜筮;赍jī,本意指拿东西给人、送给;賁,贲(bì)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简意:山火贲(贲卦)饰外扬质,文质合一;蒙,蒙卦,《易经》六十四卦之一简意:象征启蒙、亨通;钱塘,杭州钱塘县,今杭州市区;方技,旧时总称医、卜、星、相之类的技术;乖戾,(性情)古怪,不合情理;少贷,不宽容;显然,太守厚待术士等人,引来了不少骗子,太守转而严酷对待这些人,混口饭吃不容易啊。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28-宋代术士大全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