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昵称503199 2022-07-20 发布于湖北

辛丑年 / 拾玖 立冬
2021年11月7日 - 21日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代|王稚登《立冬》
立冬,冬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立冬第一候时北方水已能结成冰。进入千里冰封的冬季;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这与寒露时“雀入大水为蛤”同属古人的美丽误解。
立冬日,水始冰,地始冻,万物始收藏。枯木寒枝,溪桥青石凝霜。围坐火炉煮老茶,闲话旧时文人诗家。
草木有趣
南天竹
秋冬季节,最喜欢在家中的花瓶插一些果子,以现秋华之美。这其中,以南天竹最易得。我家园子里便种着许多南天竹。每到冬季,便挂上串串红色果子,像点点朱砂。如果适逢上海下雪,映衬着白雪,更加清隽可喜。
立冬时节,草木萧瑟,可以入得花瓶的花草寥寥,唯有南天竹的点点朱红,平添一抹亮色。可以独插于白瓷花瓶中,可以与桂花、蜡梅为伍,或主或客,插做一瓶,初冬的案几上也热闹了。南天竹又被写作“南天竺”,属小檗科南天竹属常绿小灌木。南天竹常常与蜡梅、水仙为友,同列岁寒隽品。郑逸梅先生在《花果小品》中记录,南天竹有油球、狐尾、满天星几个品种。油球子果簇很密,色泽最为红艳;狐尾比较多见,茂密,果子略垂;满天星果子朝上伸展,比较稀疏秀丽。现在,南天竹也有一些变种。如玉果南天竹,果子为白色;绵丝南天竹,叶色细如丝;紫果南天竹,果实成熟时呈淡紫色等等。
南天竹的果实也可以入药。最经典的方子,莫过于治疗百日咳。取南天竹干果实三至五钱,水煎后,调上冰糖服用,效果特别好。
香菇
四月里我曾到四川的北川药王谷考察野生草药,第一次吃到了椴木上种植出来的香菇,这也是人生中第一次理解了香菇为什么会名之以“香菇”。那种扑鼻而来的来自森林中的鲜香味儿,是平日在菜场买来的香菇上吃不到的。
刚抵达北川,定居北川的沈姐姐便带我去看了生长在树上的香菇。和平时见到的整整齐齐的香菇不同,椴木上生长的香菇没有一朵形状、大小是一致的。鲜活的香菇,像肥嘟嘟的咖色小扇,长在树干上,汲取着来自原始森林树木的营养和生气。
北川的原始森林是青藏高原的起点,这里的古树上大多生长着野生的香菇。原始森林里下了场雨后,香菇便会嘟嘟嘟地从树上冒出来。沈姐姐对我说,这里的古树至少有五十年以上的树龄,树根可以深深扎根到泥土中去。五十米,一百米,每个土地的层面矿物质和营养元素都不同。大树汲取了大地的营养,香菇又汲取了大树的营养,因此我们平时在蔬菜中吃不到的营养元素,在香菇中便可以补充到。接受海拔1000米以上的阳光的照射,呼吸森林里的负氧离子,吸吮大树从泥土中汲取的微量元素和多种营养,这样生长出来的香菇,是东部地区用蘑菇房批量化种植出来的香菇无法比拟的。到了北川的第二天,我们去拜访沈姐姐的椴木香菇种植基地。车沿着逶迤的山路在山谷间穿行,山间云雾缭绕,终于在一个转弯处的平地停了下来。那里几位羌族乡人正在忙碌地种植新一茬香菇,遍野都是咚咚咚的锤子敲击声。乡人先在躺倒的粗壮的树干上打上一个个小穴,每个穴距离十几厘米左右。穴打好后,用一个形似漏斗的器具,将棕色花粉一样的菌种尽快接入到穴中去,然后用与穴口大小差不多一致的木块盖上,用锤子一下一下地敲平。在工作场附近的树林里,一排排堆放着已经接种好的椴木。在我来之前,香菇刚刚采收了一季,而如今这一季种下去,差不多五月就可以冒出香菇来,真正采收还要等到秋天。
香菇一般等到菇盖展开七八成,菇盖的边缘仍然内卷时就需要采收了。这个时候的菇形、菇质、风味都比较好。如果再晚采收,菇盖仍会展开,甚至开花,就不好吃了。
江南一带由于受到树木、地区、季节的限制,因此养殖香菇大多是代料栽培。所谓代料栽培,就是利用木屑以及刨花、纸屑为主要原料,来代替原木、椴木生产各种食用菌。这样的香菇虽然产量大,但味道相对寡淡,难有野生香菇诱人的香气,也缺少合成香菇多糖的营养元素,香菇的一些保健价值,也是大打折扣。
记得沈姐姐说,她的理想便是恢复食物在泥土和自然中本初的样子。食物种植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但无疑,现代人类科学发展亦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未来食物能解决产量也能回归本初,也许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理想。
立冬,好吃莫如饺子
饺子的模样像什么?像耳朵。饺子半月形,两边翘翘,中间圆滚滚的,其原名叫饺饵,也写作娇耳,相传为东汉医圣张仲景首创,全名叫“祛寒娇耳汤”。
娇耳汤很像今天的馄饨,皮薄馅美,汤清味厚,热气腾腾的一大碗,吸溜吸溜地喝,吧嗒吧嗒地嚼,到最后吃得肠肥肚圆,满头大汗。张仲景所制娇耳汤是一味祛寒药,是用面皮包裹着羊肉、胡椒等温中散寒的食材,下锅煮。煮出来一个个形似偃月,两角微微上翘,就像一些小耳朵,支棱着,很有精神头儿。张仲景奔波多年回到故乡,正值南阳的深冬伤寒流行,医圣以娇耳医治乡民冻伤的耳朵。大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刀片一样刮疼人的脸,那卷地而起的呼哨声,犹如尖细的银针戳刺着人的耳朵。“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吃饺子遂成节气食俗。药食同源,从良药到美食,体现着古人食药一体的营养观。
立冬,水始冰,地始冻,四野空旷,天气转冷。芦苇的茎秆由青绿转为金黄,风乍起,吹动洁白的花穗穗,远远望去,犹如云朵的倒影从水中升腾而起,煞是好看。抓一穗毛绒绒软绵绵的芦花,摩挲着你的脸,脸上细软软痒酥酥的,舒服极了。记得小时候,母亲采来一些芦花,晒干,编成鞋垫,塞进我的棉鞋里,那是一种自脚心升起的暖意。立冬是寒衣节,也是美食节。若论北方美食,饺子当推第一,我们家乡有“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一说。小时候,我不懂得什么山珍海味,就知道“吃饺子过大年”,而且往往能从饺子里吃出一个亮闪闪的硬币来,便欢呼雀跃,觉得自己好有福气。现在想想,是母亲吃的少,而我像得了饿痨一样猛吃,硬币不咯疼牙齿才怪。
年夜饭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立冬时节,秋冬交接,亦是交子之时。从立冬日到除夕夜,饺子是起始,亦是作结,首尾圆合,犹如一首节奏鲜明音韵铿锵的格律诗。

饺子花样繁多,但以白菜饺子最为香鲜。立冬,白菜上市。我们这里的大白菜帮嫩薄、汤乳白、味甜甘。“味如蜜藕更肥浓”,白菜经霜之后,叶子一弹即破,捧在手里,晶润如羊脂,亮白似冬雪,嘎嘣咬一口,爽爽的脆,凉凉的甜,特有口感。白菜猪肉炖粉条是百吃不厌的家常菜,若调制馅料,猪肉仍是绝配,以三分肥七分瘦为佳。先用斜刀片肉,再横刀切段,然后以排刀剁为细细的肉茸。葱姜剁碎末,放入肉馅,加精细盐、花生油拌匀,口味重的亦可倒入酱油、胡椒粉,酱油要徐徐滴入,也可淋适量白菜汁,持筷子顺时针方向匀速搅拌,肉馅吸足了味素,煮熟了吃,有韧劲,口感好,若是来来回回乱搅,如趟浑水,馅料松散,下了锅,易挣开面皮,不足取。白菜掰开,洗净,沥干,用刀切碎,若剁为菜末,维生素随菜汁流失殆尽,在口感上也大打折扣。切好的白菜碎,可浇食用油,轻轻搅拌,给菜们罩上一层油膜,以保住鲜美之味和多种营养素。将调好的猪肉馅倒入白菜碎,依旧按顺时针方向,拌匀,即成饺子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之际,家家户户的砧板上,正上演一出相见欢。剁肉如武生出场,抬刀带马,锣鼓喧天,让观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切菜似青衣舒袖,菜叶长长短短,宛如细雨,轻轻地向流水诉说着心事,令人柔肠百转。那些配角啊,葱花姜末食油细盐来扎扎堆,捧捧场,到底有了这立冬日的相遇,从瓷盆一路相携到铁锅,热气蒸腾着,创造家的暖。

小时候,一到立冬听见灶台上响起紧锣密鼓,我就知道,母亲忙着剁馅了。舀水的声音,炊帚清扫砧板的声音,母亲细细碎碎的脚步声,种种声响,让冷寂的冬天有一些热闹,有一些回暖。等到包饺子,则是男女老少齐上阵。饺子好吃,在于馅料调制的味道赢人,更在于一张面皮包裹了全家人的呼吸和表情。饺子也叫扁食、牢丸,或形似月牙,或状如元宝,或宛若葵花,皆有“喜庆团圆”之意。包饺子,不仅仅是口腹之欲,不仅仅是祛寒暖中,更有剁馅擀皮包捏烧火蒸煮这一劳动过程中所体现的幸福生活的秩序和节奏,以及说话声锅勺声所交织的凡俗家庭的热闹和欢喜。
我学会的第一门手艺就是摁剂子,比捏泥巴还好玩。母亲把面团揉搓成擀杖一般粗细的长条,揪为大小均等的剂子。撒少许扑面,捉了一个呆头呆脑的剂子,用掌面往下一摁,就扁扁圆圆的了,像甜柿饼一样讨人喜欢。稍稍长大以后,我学会了包饺子。母亲擀的面皮中间略厚,周边稍薄,和我的掌面一般大小,以筷子夹了馅料,搁在面皮的中心,将其对折为半圆形,右手拇指向外轻推面皮内侧,食指则将外侧摺出好看的波纹,两边捏牢即可。我包的饺子东倒西歪的,就像一群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兵,站都站不稳,有的饺边露着馅,没看相。但吃着特香,扑哧一咬,一股热乎乎的汤汁往腮边直窜,搭上牙齿细细地嚼,饺子外韧内嫩,清香鲜美,真舍不得咽下去。我喜欢洗净了手,抓着饺子去醋碗里潇洒走一回,减热增酸,尤为鲜嫩溜口,吃相不好,但是吃着特过瘾,连吃二三十个犹不解馋,直到喝一口鲜香无比的饺子汤,长舒一口气,仿佛动物冬蛰了许久,这才还了阳,周身俱暖,十分的舒坦。
如今,吃饺子是家常便饭,如若待客,以油锅嗤啦嗤啦开场,煎炸烹炒,大盘大碗予以铺垫,席终端上一大盘饺子,犹如一出好戏到高潮,食者无不举箸夹食,一口一个,腮帮鼓鼓的,七八双筷子犹出没于腾腾热气里,所有的人都喜气洋洋的,情意尤为深浓。
立冬,是一道门槛,跨过去,就是冰天雪地。旧时,立冬日天子出郊迎冬,以冬衣御赐群臣。“立冬补冬,补嘴空”,民间在立冬进补,把大地恩赐的食材包裹成半圆形的饺子,煮熟,塞进肚里,给五脏六腑穿上一件结结实实暖暖和和的内衣。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冬天是一辆列车,呼啸着,在寒风里疾速行驶,它的燃料就是饺子。有了饺子,身体有热能,生活有奔头。
与立冬有关的谚语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晴,一冬阴;立冬阴,雪迎春。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立冬一片寒霜白,晴到来年割大麦。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太阳睁眼睛,一冬无雨格外晴。
立冬无雨满冬空。
立冬晴,好收成。
立冬打雷三趟雪。
立冬打雷要反春。
立冬阴,一冬温。
立冬晴,一冬凌。
立冬打霜,要干长江。
立冬白一白,晴至割大麦。
冬前不下雪,来春多雨雪。
立冬雷隆隆,立春雨蒙蒙。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封上。
立冬日,水始冰,地始冻。
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阴。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
立冬刮北风,皮袄贵如金;立冬刮南风,皮袄挂墙根。
立冬到冬至寒,来年雨水好;立冬到冬至暖,来年雨水少。
苏州园林里的立冬
江南的立冬仍如深秋,是如梦如幻的,寂静园林里的亭台楼阁旁,映着可爱红枫;小桥流水上,零落着落叶黄花。
园中一潭秋水倒映红枫,此时的园林最为风流雅致,满地的落叶堆积推出一个“庭院深深深几许”,那些流传千年的诗意在姑苏城的秋日里被放到无限大。
要如何描绘一个姑苏城的初冬,大概是一片银杏,是一叶红枫,是一只蟹吧!转眼间,忙碌的一年就要过去了。李白在立冬这天说: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冬季的寒冷把诗仙都冻得不想写诗了。勤劳了一年的我们,也允许自己稍稍偷点懒吧。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 FIN —
原标题:《今日立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