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14小时走145里!彭总激动流泪,邓华连说“奇迹”

 兵说 2022-07-20 发布于云南
我们知道,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一项罕见的战争记录,那就是他们携带全部装备及五日的给养,用时仅14小时便山地急行军72.5公里(即145华里),抢在全军摩托化的美第9军之前占领三所里、龙源里,封闭了对方的退路,最终为志愿军在战役中的大获全胜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战役示意图
然而,在一般的叙史中,由于第二次战役的战绩实在太过辉煌,加之战役之中值得称道的战斗和英雄事迹实在是太多,故而人们对于第113师急行军的壮举大多着墨较少,以至于很多人都不了解志愿军创造这一记录究竟是多么不易,以及在取得这项记录的背后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
(一)任务事关全局,晚一秒战局便前功尽弃
第113师的急行军,发生于第二次战役的大反攻阶段。当时,志愿军西线6个军沿着140公里的正面已经对美第8集团军形成了大范围的包抄之势:第38、42军向德川、宁远的韩军第7、8师迅猛突击;第40军向新兴洞、苏民洞的美第2师攻击前进;第50、66、39军分别在定州、泰川、云山伏击美第24师、25师和英第27旅、韩军第1师。
这6个军好似织起一张大网,向美第8集团军的头上罩了过去。而按照以往我军打歼灭战的传统,总攻之前必须先断敌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态。而这个“门”的门闩,正是三所里。所以,能否在美军发现志愿军意图、全线撤退之前占据三所里,事关第二次战役的成败。由于北京和志司(即志愿军司令部)将第二次战役定义为“扭转半岛局势”的关键一战,因而可见抢占三所里任务之重,是绝不能出丝毫差错的。
被志司选为向三所里迅猛穿插的部队,便是第38军第113师,这是当时志愿军西线各部距离三所里最近的一支部队。光是穿插也就罢了,可这个命令恰恰包含了好几个地狱级难度的副本:
1、行军时间只有14小时(这还得从部队集结算起,实际用于行军的时间不到14小时);
2、一路之上很有可能与敌人猝然相遇,还有可能遭遇空袭,但全师必须不顾忌伤亡加速向前、再向前,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必须按时抵达三所里;
3、到达三所里后立即投入阻击战,就算全师打没了,也不能放一个敌人通过。
如果光从字面上看上述命令,我们可能很难切身体会执行它们的难度,为此下面不妨举几个例子。
第一,此前我军最有名的急行军穿插作战,是红4团长征时一昼夜行军240里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和抢占三所里都是山地行军,也都是在夜间,但红4团每小时的行军速度是10里。那么第113师呢?所谓的145里,那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实际上的行军距离超过了200里。也就是说,第113师每小时要走至少15公里。红4团飞夺泸定桥已经被誉为是“山地行军的壮举”,与之相比,第113师抢占三所里无疑是“壮举中的壮举”。
行进中的志愿军官兵
第二,红军武器装备差,相对而言负重也轻。可到了抗美援朝时,官兵的负重不但大大超过以往,而且由于缺乏摩托化载具(再说山地行军有载具也用不上),全部装备、给养都要靠官兵自己携带,因而第113师的人均负重比美军还要高。不说别的,当时的半岛地区已经开始入冬,志愿军都是身穿棉衣棉裤。行军时浑身出汗打湿棉衣棉裤还得接着跑,是什么滋味不用多说了吧?
第三,抢占三所里时的第113师是一支标准的“疲惫之师”。就在前一晚,他们刚刚随第38军攻克德川,重创韩7师(另有美军1个营)。由于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誓要雪第一次战役中第38军未能完成任务之耻,故而拒绝了志司要求第38、42军两军合打德川的命令,改由第38军独打德川。虽然打韩军并不太费力,但独打德川的对部队的消耗依然很大。而且志愿军本就是夜间作战、白天休整,这种颠倒生物钟给官兵身体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紧张的战斗状态一结束,困、饿立即就向官兵袭来。第113师第338团团长朱月清端起一碗粥,还没来得及喝一口,便歪头睡着了,以至于烫嘴的粥洒了一身,他竟没有任何感觉。以这样的状态去迎战远比韩军军强大的美军,结果将如何呢?
(二)步兵难,炮兵更难,一路之上大批官兵永远倒下
在行军途中,由于山路崎岖,加之很多地方已被积雪覆盖,穿着大头鞋的志愿军一脚踩下去,需要好几个人帮忙才能抬出脚来。所以有的人干脆脱了鞋,光脚在雪地上前进。但很快大家的脚就被山石划破,血流如注。极度疲劳的战士们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行军速度稍微一慢,就会有人倒在地上,鼾声连成一片,一些官兵就这样耗尽了最后一点热量,再也起不来了。有的人怕赶不上队伍,干脆躺在路中间,这样后面过来的战友就能把自己踩醒。
如果你只是一名步兵,或许要感到庆幸。而倘若你是一名炮兵,那可真是叫苦不迭。和步兵相比,炮兵们不但同样要自负五天的水粮给养,更要命的是还必须“带着”师里的110门迫击炮、24门步兵炮和12门野炮,以及全部炮弹和维修、保养用的材料工具一起走。没办法,他们不得不把大炮拆散,扛着大炮零件(到目的地再组装起来)和炮弹一步不落地跟着步兵。
在翻越海拔1200余米的长安山时,不断有人跌落深涧。为了防止再掉下去,后面的人便抓住前面战友的背带,一个拽一个地艰难前行。沉重的大炮及炮弹压得他们根本直不起腰,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必须跟上步兵老铁们。因为一旦走散,根本不会有人回来找他们。有的炮兵行军途中突然倒地,而后永远躺在了路上。有的战士为了抢救跌落的炮弹,不慎滚下山崖,再也找不到任何踪影。
迫击炮是志愿军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中最为重要的支援火力
(三)疲惫之师将优势美军打得寸步难行,彭总激动落泪
就是这样,第113师可以说是在生与死的边缘拼命向前、再向前。他们徒步翻越崇山峻岭,中途只休息了10分钟,耗时13小时57分钟走完了203.5里的山路,比一路走着宽敞平坦的公路、全摩托化行军的美军第9军提前5分钟到达三所里。这5分钟,是第113师全体官兵意志力的体现。正是这区区5分钟的提前量,意味着美军在劫难逃了。
然而,行军完成,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惨烈的三所里阻击战开始了。而就在这时,第113师突然接报:三所里西北方向的龙源里有一条公路可供美军使用,他们必须分兵抢占龙源里。但是,军部电报员忙中出错,把“龙源里”打成了“龙泉里”。接报后的第113师首长们在地图上怎么也找不着龙泉里,眼看时间紧迫,他们判断,或许这个龙源里就是龙泉里,第337团马上赶赴龙源里!
于是,本就已经疲惫不堪的第113师,又不得不分兵在三所里、龙源里两个地方阻击强敌。
老连环画《三所里阻击战》
美军知道,要想活命,就必须打通三所里、龙源里。美2师师长凯泽少将甚至将师部的通信员、文秘、宪兵甚至兽医都拉了上去,但收获的只是尸体。美军的空、炮火力将三所里、龙源里的几个山头“翻”了个遍。但第113师誓死不退,硬是用刺刀击退了美2师四次集群冲锋。其间,英27旅北上龙源里增援美军,第113师腹背受敌。然而,即使美军已经看见了英军坦克上飘扬的米字旗,可志愿军在弹药所剩无几的情况下硬是守住了阵地,始终未让南北两边的敌人汇合。
入夜,绝望的美军扔掉了全部的装备、辎重,四散逃命,志愿军的总攻开始了。后来彭老总回忆说,这个晚上是其入朝后最紧张的一夜。已经六天没合眼的他,在接到三所里、龙源里之敌溃败的消息后,竟然激动地流泪了。
他拿出纸笔,写下了那句著名的电文: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卅(三十)八军万岁!
考虑到“万岁”在汉语中特殊含义,志司诸位首长劝彭老总慎重。彭老总抹了一把眼泪,说道:“一个字不改,立即发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邓华将军也几近泣不成声,说道:“这是奇迹,真正的奇迹!”
从此,“万岁军”这个称号,便只属于第38军。第113师创造了轻步兵行军和坚守的两大记录,由此载入史册。
参考资料:
1、江拥辉《三十八军在朝鲜》
2、王树增《朝鲜战争》
3、约瑟夫˙古尔登《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4、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
5、日本陆战史普及研究会《朝鲜战争》
【作者简介】林森,字天俊,网络新锐通俗历史作家、党校兼职教师,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主要研究方向为五代两宋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及中国革命战争史,代表作有《金戈铁马之两宋烟云》《对比二战苏军坦克军与德军装甲军》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