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上课,为什么有的老师讲课好,有的却讲不好?

 昵称42YQQOUF 2022-07-20 发布于山东

引子

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讲述同一门课,两个老师的教学效果会不同;

同一位老师讲述同样的内容,两个班级教学效果会不同。

Q1

有时候老师讲得眉飞色舞,有时候却疲惫不堪,这是为什么呢?

Q2

老师讲课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Q3

学生听课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Q4

有哪些直接因素?有哪些间接因素?

比如说:

教师的学识、品德、地位、语言的流利表达、板书、······

学生的求知欲、学风、活跃程度、作息习惯、感情经历、背景知识、临近放假的躁动······

教室的明亮与昏暗、暖和与寒冷,教室外的噪音,春天的困倦,夏天的炎热,秋天的疲乏,冬天的瑟瑟发抖,一二五六节的懵懵懂懂、昏昏欲睡;三四七八节的饥肠辘辘和望眼欲穿,九十节的兴奋癫狂······

突然觉得生态这个词很适合用在课堂上。去查了一下”课堂生态”这个词,却找到了“生态课堂”的解释,其中概念和我所思考的,以及想表达的很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所以想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概念算是从生物学上借来的,但用来比喻课堂教学问题很合适。

下面从外界环境、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师生互动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1

     外界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可以包含社会风气、天气变化、甚至有灾难性台风、地震等因素,但这些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已经又是间接因素了,所以只谈一个相对封闭、独立和稳定的学校环境。

1.学校硬件设施的影响。教室的充裕,取暖制冷措施完好,教学设备的完善,校园的园林设计,图书馆的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外部条件,但很重要。

理想的状态是:教室充裕,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教学设备完善,校园风景如画,图书馆资料完备。

最差的状态是:教室人满为患,抢不到座位;冬天冻得瑟瑟发抖,夏天热得大汗淋漓;教室电脑全是病毒,投影老化甚至坏掉;校园环境差,卫生差,或靠着工厂、闹市有巨大的噪音或空气污染;图书馆资料陈旧或残缺,找不到相关的专业书籍阅读。

2.学校的软件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精神传承、制度约束、优秀校友、学风。

理想状态是:学校有着积极健康、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有着大量优秀的校友、有对不学习的严格且具有执行力的惩罚制度,学风良好。

最差状态是:学校文化单一、官僚氛围浓厚,优秀校友极少,甚至于成名之后不愿提及母校,学习遭到嘲笑,享乐成风,恋爱盛行。学校没有相关的惩戒制度,或者有相关的惩戒制度而因各种因素根本无法执行,导致抄袭泛滥,作弊流行,请客送礼,甚至于部分老师和行政人员带头破坏规矩,惩戒制度成了一纸空文。

校园软件和硬件因素对课堂效果影响图

2.  教师因素

教师的个人因素有很多方面,包括本人的学术水平高低备课的认真程度在表达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手段以及互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个人的品德修养高低,对学生的关心和熟悉程度等,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官本位思想的普遍存在,拥有一定职务的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的影响力也会增加。当然,教师的仪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不具有持续性,必须附着在授课效果上。如果授课效果好,注重仪表就是积极因素;如果授课效果不好,注重仪表反而会成为消极因素。

教师授课过程中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教师本人功底扎实,学科知识体系完备;对自己学术领域的当今国内外学术动态非常了解,能讲述一些当代大家的励志故事;备课认真,备课材料选材得当,能够把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用较为浅显的语言或故事表达出来;对所教授班级的学生较为熟悉,了解大部分同学的个性和学习状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整体班级有多元的、非机械的互动;个人品德高尚,没有道德污点。在此基础上,如果再有一定的社会职务或较为出众的相貌,课堂效果会更好。

最差的状态是:本人专业功底不扎实,有大量的知识漏洞存在;没有学术领域,不了解当下的学术动态;备课马虎,讲课死板,以读课件为主要形式,没有案例,没有故事,没有互动或机械互动;对绝大部分同学不熟悉,仅限于知道几个同学的名字。

教师内在和外在因素对课堂效果影响图

3.学生的因素

因为学生不是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的群体,从中可能出现的偶然情况可能有很多,比如家庭变故、个人生病、恋爱受挫等等,但整体上而言,这属于个别现象,比例很小。所以这些与课堂更远了一层的因素不能全都进入考虑的视野。那对学生而言影响上课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是作息的影响。因为现在夜生活、娱乐生活特别丰富,所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即使在熄灯后,也会追剧、玩游戏、聊天。据课堂调查统计,熬夜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普遍现象。认为十二点之前算熬夜的人所占的比例大概有30%,在熄灯后马上睡觉的同学基本没有。人的生理是有极限的,睡眠时间不足,坐在课堂上,必然精力无法集中,昏昏欲睡。

然后是学风的影响。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个专业的学风都是相互影响的。这是从众心理决定的。即便是一个没有强烈学习愿望的同学,在每天同学忙忙碌碌的奋斗中,心理上也无法认为自己理所应当的去消遣时间。如果一个宿舍中有一半的同学在喜欢熬夜玩游戏,那么另外一部分可能很快就会变得一样。

然后是当今电子产品的影响,尤其是手机。手机的强大功能,让人们爱不释手。但这种功能已经强大到了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教学秩序的时候,就要警惕了。把手机关机后收上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并非从心理上解决问题。只有把手机当成自己的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成为手机的奴隶才是正常的状态。

然而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一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不知道自己将来毕业后要去做什么。没有方向的人生就像在乌云密布的大海上漂泊的小船,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所以没有奋斗的动力。一旦看到了灯塔,看到了星斗,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知道了奋斗的方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

学生内在和外在因素对课堂效果影响图

4.师生互动的因素

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哪个方面都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作为主导,学生比较被动;现在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教学改革,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老师作为学术入门的引领者,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不能完全把课堂传授的主体责任放弃。如果我们假定的前提是教师的水平足够的话,那么教学效果的方向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上下功夫。

互动看起来是课堂上的互动,实际上课前和课后也很重要。

这就需要老师做大量的对学生了解的工作,知道学生的未来规划,知道他们个性特点,知道大体的家庭背景,在长期的上课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受学生信任的良好状态。还有一些非课堂场合的聊天、旅游、聚餐等较为有效的交流。

课堂上的互动,最常见的方式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来回答。但是这个问题往往并没有提前让学生准备或思考。因为没有提前准备资料,这样的提问很难遇到令人满意的回答。所以即使提问,也要提前布置下去,尽量不采取这种机械的提问方式。况且有时候,教师是在一些同学课堂开小差的时候提问的,这带有明显惩罚性质的提问,维持了课堂纪律,但会让学生对提问这种方式本身就有一种抵触的感觉。正所谓不愤不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发问,才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有时候,即使提问,在讲课的过程中采取反问,设问的方法,让学生的思路不断跟着老师走下去,也是一个有效的内在互动方式。

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因素对课堂效果影像图

结语

最后的结语打个比喻,整个教室的同学都是苗圃的小树,老师作为苗圃的看护者,需要提供是两种因素:一是阳光的照耀,让他们向着阳光生长,知道未来会如何,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或者理想;二是要施肥和浇水,给他们营养,从而让他们具有为了理想奋斗的能力。

各位同行,各位同学,大家觉得影响你教学效果或学习效果的因素还有哪些呢?

欢迎留言,让我们一起把每一节课都变成高效投入的课堂吧!

编辑:马兴波

排版:桑  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