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寒假听课笔记《五》

 自陈怡派 2022-07-20 发布于浙江

THE FUTURE IS PROMISING

KEEP YUR CHIN UP!

步履不停方有未来可期

我的寒假听课笔记

01

20210218

五年级下册习作⼀《那⼀刻,我⻓⼤了》

⼀、单元要素解读 

⼈⽂主题(童年往事) 

课⽂⼤多通过童年往事来抒发情感 

语⽂要素(阅读和习作) 

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场景,细节中所蕴含的感情 

阅读与表达紧密相连,阅读是输⼊,是基础;习作是输出,也是提升。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读写结合 

1、在阅读中提炼⽅法,搭建写作⽀架; 

2、在写作中习得运⽤,将要素转化为能⼒。 

教学要点提示: 

三年级:学会写⼀件简单的事,把事情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 

四年级:按⼀定的顺序把⼀件事的经过写清楚,写出⾃⼰的感受; 

五年级: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二、教学要点提示 聚焦“⼀刻”(强调时间很短,甚⾄只是⼀瞬间) 体会“⻓⼤”(指的是精神的进步和成⻓,⽐如取得进步,明⽩责任……) 

三、教学设计说明 

1、学⽣在课前回忆⾃⼰的成⻓时间,完成预习单 

2、教师搜集学⽣个年级的校园⽣活照⽚,制作ppt 

习作要求: 

1、经过写清楚 

2、重点写具体 

3、感受真实记 

4、⽂题⾃⼰拟 (写具体,诉真情)体悟⻓⼤诉真情 

两个常⻅问题: 

1、空洞⽆物,往往在结尾处⽤空话,套话来贴标签; 

2、⽆病呻吟,所表达的情感并⾮发⾃内⼼⽽显得矫揉造作。 

学会将内⼼收到的触动、涌动的情感具象化(课⽂引路,读中悟写) 《⽗爱之⾈》《慈⺟情深》 

作后讲评(多维评价,反复修改) 

经过写清楚 

重点写具体 

感受真实记 

⽂题⾃⼰拟 

修改建议 

写作能⼒与精神世界的同⽣共⻓——作⽂⼈的追求

02

20210218

五年级下册习作⼆《读后感》作⽂教学 

读后感教学误区: 

⽆趣化 ⽚⾯化 虚假化 模式化 

⼀、从“⽆趣”⾛向“有趣” ⽆趣现象:

1内容枯燥,就是“摘抄+感受”;

2除了⽼师,没有⼈会看读后感 

⾛进⾖瓣——⾛进书评——激励参与——指导写作——撰写书评——参与评价 (⾖瓣读书⽹)

⼆、从“⽚⾯”⾛向“多元” ⽚⾯现象:

1学⽣阅读兴趣决定读后感内容;

2⽼师指导策略决定读后感⽅向 (童话、⼩说类 世界名著类 古典名著类 其他类) 

解决策略:寻找写作⽀撑点(语⽂书⾥的快乐读书吧) 结合教材训练点 

读《祖⽗的院⼦》,寻找让你感到触动的事

读《红楼春梦》,讨论让你印象深刻的⼈ 

读《草船借箭》,感受书本特有的语⾔⻛格

读《慈⺟情深》,感怀⾃⼰的⽣活经验 

读《落花⽣》,感悟读书的启发/道理 

感悟⼀个道理 

感动⼀个⼈物 

感触⼀句经典 

感怀⼀段⽣活 

感知⼀个技巧 

感概⼀个反对 

三、从“虚假”⾛向“真实” 虚假现象:

1读和感脱节,⽆病呻吟;

2套和声依旧,陈词滥调 

何捷⽼师的“三维定位” 

1、读者定位(⽼师 同学 ⾖瓣) 

2、层次定位(感受也有⾼低层次) 感受——感悟——感情 

3、⽬的(⽬的要明确) 是想表达喜欢?还是讨厌?还是引发讨论 可以写讨厌,看不懂,感到⽆趣,只要选取⼀个点写出真实感受 

四、从“套路”⾛向“创新” 套路现象:

1引 议 联 结似乎成了新⼋股;

2摘抄+感受似乎写作更简单 

朱⼩蔓: 

假设你组织了⼀个活动,请作者来参加,你作为主持⼈,向听众介绍作者和他的书; 

想象⾃⼰就是作者,写⼀封信给朋友,介绍这本书;

想象⾃⼰就是书中的⼀个⼈物,介绍⾃⼰的喜怒哀乐以书中主⻆的⼝吻来写⼏篇⽇记,通过⽇记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

“读后感”创新 12345678 在猜测书评中学会创新 

1、《假如我是紧箍咒》⾃述体 

2、《吴承恩给读者的⼀封信》书信体 

3、《⻄游记中的那些⼝头禅》线索为点 在思维碰撞中学会创新 

聊⼀聊:和同桌聊聊你喜爱(讨厌,看不懂,感到⽆趣)的⼀本书,选取⼀个点真实地说出你的读书感受(时间2分钟) 讨论交流可以⽤什么⽅式来写读后感 

在品析习作中学会创新 (⾃述体读后感 时间为轴读后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