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小学阅读中,碰到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居多,我没有和小朋友强调社会环境描写,讲太多反而容易记混,搞混。先搞清楚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才能结合具体文本,具体分析。接下去,以六年级阅读为例,讲一下怎样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考过程:通过审题,抓住关键词“开头”和“环境描写”。这是让你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同时这个环境描写的位置,还比较特殊,是出现在开头。所以我们既要想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也要联系开头分析。开头的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我要求同学先背给我听一遍环境描写作用有哪七点?接着,我们一一对应。这点有没有?有,通过第一段,我们可以了解这个故事发生在小路(地点),天气寒冷的一天(时间),并且还解释了“我”火气大的原因,寻找丢失的母牛,诅咒起当农夫的命运(这是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这点有没有?有,找到关键词“厌恶”“火气”。恶劣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恶劣的心情,苦闷,痛苦,难受。要是硬要说有,也有。比如通过这段环境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比较悲观和消极的。那与下文的老头的乐观积极的心态也是有一个对比的。所有的情节和人物安排,都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所以我觉得这点可以通用,这时“我”的感知是坏天气,与标题形成对照,也与后文老头儿感知的好天气形成对照。再结合开头的特殊作用,我们可以组织一下答案,注意要分点回答。答: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背景;②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压抑,低沉的气氛;③恶劣的气氛烘托了人物苦闷,恶劣的心情;④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我”感知的是坏天气,与标题形成对照,也与后文老头儿感知的好天气形成对照。(第4点,的确难度比较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这个不难理解,如果“我”一开始就觉得是好天气,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发展了。主要是对照这点,孩子们想不到。)
 抓住关键词,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早春景色,这些都渲染了轻松愉悦的氛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孩子们,他们为了保护跛脚女孩的自尊,让“我”帮忙拍了一段特殊的录像,在这里,也衬托了孩子们温暖,美好的心灵就像春天一般。只有这么美好的景色,才会让人有摄像的念头,所以开头的这段环境描写,也是为下文的摄像做铺垫,推动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答: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背景;②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轻松愉悦的气氛;③烘托了作者愉悦的心情;④衬托孩子们春天般美好的心灵;⑤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摄像做铺垫。假如,你真的分析不出来,也概括不出来。那你就把你背诵的这七个点默写上去,还是有点分的,千万不要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