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1班的作文课》阅读笔记1

 自陈怡派 2022-07-20 发布于浙江

读这本书的目的比较明确,想学习王老师的点评能力。

我在面对学生习作时,只能笼统地判断好或者不好,我自己能改,但是我没办法教他们怎么改。王老师的点评既充满诗意,又很精准到位。好,好在哪里?不好,如何修改。这点在阅读过程中收获颇丰。笔记太长,加起来快6000字了,所以我分两次发布哦!微信读书app上有电子书,大家可以去看看~




《我们1班的作文课》
 
1. 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尽可能畅快的表达力。还有穿插在课堂里的片段写作指导时间,我和学生一起朗读我们都喜欢的文章,一起悉心研究讨论某种写作特色或手法。
 
2. 老师怎么指导学生写好文章?
(1)老师自己要明白,好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
(2)我们要严格要求,逼着孩子勤快起来,走出舒适区,辛苦地观察、思考,为用对一个词语反复推敲,孩子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发展。
(3)写作,要忠实于自己,忠实于内心。写作可以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即便是虚构,也可以在情感上忠实于自己。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4)我对好文章的第二个评判标准就是准确用词。
(5)语言节奏的把握。有时候,需要写结构复杂的长句,会呈现出一种很有层次感的表现力,读来如吃橄榄,带给人层层回味。有时候需要用短句来体现轻快。
(6)推荐学生读优秀有深度的文学作品。
(7)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习得写写作技巧。引领学生认识到幽默风趣是一种高级的思考呈现, 不是简单地搞笑。一些特殊的句式,甚至是标点,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模仿与训练的内容。
(8)挖掘生活中有趣的写作素材。
 
3. 我们班每单元都会写一次命题作文,我要分四次批改:
图片分享。
 


 

一、写人篇 我的老爸老爸
常规的作文题目如何写出新意和深度。
并非只有含辛茹苦的爱才是爱,轻松快乐平等的爱也是爱。
老生常谈的题材,谈出新意的前提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带上一颗充满爱和感恩的心。
(1)可以写父母的缺点,因为就算有缺点,我们也不会嫌弃他们的缺点,所以在文章中可以不避讳父母的缺点。真实是最大的力量。
 
二、写人篇 一起同过窗
只有小孩才能写好小孩。
佐证事例要选得好,语言、神情等描写也要有独特、贴切之处。
正面形象,不见得一定要有种种光明美好的词语去描写,否则会适得其反,使人物显得像个假人。我们结交有情有义的朋友,写有血有肉的文章,这里的血肉,就是建立在细致观察上的人物细节描写。
 
三、记事篇 生活点滴
不要给自己设置很多障碍,不要非写“正能量”,你的写作范围就会扩大很多。所有让你有所触动的事,无论是欢喜还是难过,都可以作为周记的素材。
 
四、记事篇 校园趣事多
因为司空见惯,往往容易被忽视。
寻常材料也能写出不寻常的意思来。我们的周记不缺素材,缺的是发现的眼睛。换个角度看生活。或者说,有时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和自己的周围。你会觉得: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平时多留心,别让它们像流水一样从生活中流走了。有了有意思的话题,还要写出意思来。怀有好奇心和探索欲,试试不常规的写作。
 
五、记事篇 哈喽,我的动物朋友
高段孩子写动物,可以尝试写一下自己和动物之间的故事。从故事里思考动物的灵性,追寻一下其中蕴含的自然之道,也许你还能从中对自己的人生,对这个世间的相遇离别做出一些思考和回味。同样的素材,我们可以从一年级写到六年级,甚至初中、高中,但我们所能挖掘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写动物,避免笼统地使用“呆萌”“可爱”这样的形容词,千篇一律。要围绕某一处主要特征来写,以点带面。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渲染自己的心情。动物、环境与人的感受相互交融,而不是孤立、割裂的。
 
六、记事篇 无所事事的幸福一刻
实际上,在这平静的海面上,涌动着你们的暗流,一条条,一道道,在水底下活泼泼地流着。你们有争吵,也有友爱;有捣蛋,也有沉思;有探索,也有失落。
灵感会在无所事事中突然迸发,平凡的生活仿佛瞬间裂开一道口子,让我们看到其中奇妙的内核。
 
七、状物篇 看那万物生长
物本是无情感的东西,但人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了里面,物便有了温度和趣味。
在状物的同时,一定还要有“我”的存在——“我”怎么看待它,“我”怎么和它共处,这些都很重要。如果没有“我”的参与和存在,那状物文往往就成了一篇说明文。
 
八、想象篇 看我七十二变
首先你必须熟悉这种动物,知道它的身体特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其次,写的时候要站在动物的角度去想、去写。我们可以给植物设置一些生长的困难,赋予它们宝贵的品格,还要借植物的眼睛来看四季的轮回,来写风景之美。
 
九、抒情篇 听,四季走过的脚步声
十、写景篇 人间草木
 

 
 
 
跟着王老师学点评:
1. 外貌描写并不是有啥写啥,而是要筛选出最有个人特点的,最好还能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外貌点。你笔下的每个词语、每一句话都是有意义的,那就是围绕着文章的中心来展开。P5
2. 凡夫俗子,就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啊,有些缺点也挺好玩的。P5
3. 对学生强调用词准确很重要,但我并不摒弃成语、修辞等运用,它们都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帮手。P9
4. 文章需要给读者挖挖坑,读得颠簸一点。读者的情绪几经起伏,高高低低,才读得过瘾。这样写文章,能充分调动起来读者的阅读兴趣。P10
5. 结尾写得很好,就如同中国画的留白,很有回味。好的文章结尾,就如余音绕梁,让读者自己去参透去领悟个中的意思,而不是直白地把道理都说透。对于作文起步者来说,直接说白,易操作,好上手,但是学到六年级的孩子,应该去尝试更有文学味的结尾。P10
6. 这一处环境描写很有烘托、升华中心的意味。金色的阳光象征着作者心中的感激和温情。能从一碗白米粥里读出母亲的关心和深情,能从烟火日常中体会爱与幸福,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P16
 
 
1. 这组对话很有当代少年的特征,在我这样的“老人家”看来,这组对话相当口水文。但是,少年们的日常对话风格就是如此。如实记录,也是这个时代特色的反映吧!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的文章里尽量不要出现网络热词、口水话,这会稀释文章里的文学意味。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不是一定不能用,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有使用的价值。P22
2. 日有所思,文有所写。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什么、谈论什么、研究什么,文章是会诚实反映出来的。我们喜欢快乐的生活,但年岁逐增,你会发现,思想的快乐远远胜于吃一个冰淇淋的快乐。P29
3. 不要在文章的结尾处提炼出一个道理或做出生硬的总结。但是作者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做这样一个概括,却让我觉得很自然,仿佛情之所至,文无定法,合适就好。P39
4. 写人物,不是塑造型,必须保证人物各种举止都要高大上。我们写凡人,就可以写这些不那么高大上的举动,但通过这些不那么高大上但真实的描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真实、可信任。值得喜欢的形象。P42
5. 百转千回、弯弯绕绕的心理活动真有意思。如果这里简单地写一句“我害怕极了”,那文章该逊色多少啊!P47
6. 写作中有技巧,但所有的技巧都为真挚的表达而服务,这样的从属关系,一定要明确。P48
7. 用词坦白、直率,字里行间经常能读出一种冷幽默的感觉。这样的结尾出乎意料又十分有趣。P56
 
 
1.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紧张不是单纯的一个层面上的紧张,这种紧张是有变化的,是一种丰富的感受。不仅写心情的变化,也写到手的变化,就如同一个电影镜头,拉近放大手部的拍摄,从手的紧握、手出汗、手渐渐并起来,体现出整个过程中心态的变化。P66
2.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阳光,一处描写可以凸显出中心。我们要注意心理活动的多层次,有矛盾,也有变化。藏在肚子里的那些小心思,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如果能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地写出来,不仅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说服力,也有助于对情节的推动。P75
3. 他写文章,笔下常有一种冷静的利索,比如结尾收笔虽快速、干脆,却让人感到余韵无穷。他也有抒情,但这种情感的流露是克制的,收敛的,没有那种泛滥的感动感怀。这样的抒情,真挚而真实。P92
4. 尝试写一个系列的文章,尝试记录一段时光,这本身就是一种勤奋的、值得赞许的创作尝试。P106
5. 故事的结尾一定是欢喜而光明的吗?未必。世事有遗憾,文字里也就会有遗憾。皆大欢喜自然是我们都向往的人生,但留有缺憾也是人生常态。P119
6. 学了文章,就应该在自己的生活里努力找机会体验文章里的那些感悟,慢慢地,作者的所思所得也就成了你的内在。这就是阅读带来的收获,而非简单地积累几个词语或者几句话。P127
 
1. 会享受生活的人,才能享受这样隐蔽在平凡之处的浪漫啊!愿每个人都能遇到这样一条风凉道,让自己的心得到栖息。P135
2. 有趣,把这么无聊之事写得这么煞有其事,不错!模仿不是简单地搬词语搬句子,要学习到文中的精髓。小题大做,不失为一种有用的题材寻取之道。P147
3. 
 
 
4. 小作者娴熟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词句丰富得惊人,仿佛是一个胸有成竹的画师,因为她手中有足够多的颜料、足够多的手法来画出这幅自然美景。大量阅读和大量写作训练的价值,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P173
5. 文章可以写负能量,因为我们的生活没办法避免沮丧,灰心和失败。但是这位同学写的正能量小草,我就爱看,因为我知道她是发自内心的,不是闭门造车编心灵鸡汤。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果真如此。P180
6. 我读出了作者在用词上的讲究和进步,那捧纯白、诠释、流连、不负,这些词语透露着写作和思想上的日渐成熟。我不鼓励学生穷尽心思地去用一些华丽辞藻来修饰文章,但有一种词的感觉,是带着文学意味的。是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阅读熏陶,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的。P197
7. 本文文采飞扬,但是抒情的诚意还有缺乏,多处让我感到有为了抒情而凑字之嫌。引用诗歌,引用修辞,这些本身没有错,但一定要克制地使用,不然它们便会成为思维偷懒的避风港。P20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