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记忆

 克勒门文化沙龙 2022-07-20 发布于上海

前段时间,肯德基福州路店已停止营业,上海书城也从去年开始闭店重装。福州路,这条承载了上海70、80后童年记忆的文化一条街也将于不久后换上新颜。

福州路是上海最出名的文化地标之一,小克勒每年寒暑假都会跑去上海书城买教辅补习书,当年书城过道常挤满了人,有时我会盘坐在书架下翻看喜欢的连环画,手捧心爱的书,埋头于墨香后常忘了时间的逝去,一坐就是一天......

说到福州路的味道,它岂止是嗅觉上的那抹书香,还有太多味觉上的舌尖回忆。回顾上世纪,上海流传着“吃在四马路”的说法,各大菜系的菜馆和酒家就串起了福州路的味觉饕餮。那到底是哪几家撑起了福州路老字号F4的头衔呢?

NO.1


杏花楼

说起杏花楼酒家,据说它的名字跟福州路的文化人有关,取自于唐代杜牧的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创立至今170多年的杏花楼也算是经历过风云的老字号了。

在老一辈上海人眼中,结婚时能在杏花楼摆上几桌是体面,中秋节走亲访友时拎上一袋杏花楼的月饼是流行,美丽嫦娥翩翩起舞的包装盒堪称经典。

当然,经典也需要不断创新,杏花楼新研发出的“椰皇流心月饼”口感甜而不腻,掰开后缓缓流出的雪白椰浆混合着淡淡的奶香,令人回味无穷。而让更多人念念不忘的玫瑰细沙月饼是源自于原料的考究,诀窍就在于饼皮上--手工熬制糖浆,即使放上几天,豆沙都不会结晶沉淀在冰皮中影响口感。
杏花楼的网红产品--咸蛋黄肉松青团,可是每年春天都会刷爆朋友圈的。打碎的蛋黄搭配上肉松,那抹咸鲜的口感在唇齿间回荡,据说,杏花楼的研发人员为了这道配方,尝试了无数次,真正是体现了上海美食文化的工匠精神和品牌服务意识啊!

NO.2


老正兴

160岁的老正兴菜馆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一家经营上海本帮菜的饭店,妥妥的上海本帮菜的鼻祖,而且你知道吗,它不仅资历老,还是米其林一星和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让小克勒来告诉你曾经的老正兴有多出名。1949年上海解放后的第三天,陈毅市长就请宾客在“老正兴”就餐。1955年冬,周恩来、陈云同志,在陈毅市长的陪同下,专程到“老正兴”品尝名菜。回到北京后提出,周总理提出北京也要搞“老正兴”式的菜馆。于是,北京前门大街上也有了“上海老正兴菜馆”。

如今,老正兴的四道看家菜分别是红烧圈子、香酥鸭、响油糊鳝和腐乳肉。其中草头圈子是小克勒的最爱,新鲜草头经旺火热油煸炒后,色泽碧绿,鲜嫩清香,非常适口。

NO.3


王宝和

王宝和在福州路上的老字号中算是最悠久的了,它创建于1744年,享有“蟹大王,酒祖宗”之称。200多年的经营,王宝和不断推陈出新,独创的“菊花蟹宴”,更是声名远播。

王宝和蟹宴选料讲究,口味清淡,嫩滑可口,原汁原味。独到的蟹菜不仅鲜美无比,且造型独特,栩栩如生,色香味形俱全,让人不忍下箸。王宝和根据大闸蟹的不同部位、不同时令采用不同的加工手法,每道蟹菜都离不开蟹字,就连点心也不例外,风格独特。

每年夏季,王宝和的小龙虾自助晚餐是小克勒每年必去打卡的,多款口味的小龙虾令人垂涎欲滴,堂吃不过瘾的话还能打包回家呢。

NO.4


老半斋

喜欢淮扬菜的吃客来福州路也不会让你失望,老半斋酒楼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了“淮扬第一家”的美誉了。文化名人柳亚子、于右任、鲁迅、施蛰存等都曾光顾过。

春天的刀鱼汁面、夏天的糟货、秋天的鲜肉月饼,老半斋承包了很多老上海人一个多世纪的餐桌。

老半斋的糟货外卖窗也是福州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糟猪蹄、糟毛豆、糟凤爪、糟带鱼......一系列糟货排列得整整齐齐,引得食客们竞相而来。

除了老字号F4,福州路上还有很多人气美食不容错过,港式茶餐厅东发道、18FUN面包......热爱美食的你赶紧去打卡吧。

听小克勒介绍完福州路老字号的F4后是不是觉得这条马路有属于它自己的特别味道?它见证了上海的风云,经历过文化的积淀,承载着太多人的儿时记忆,如今仍保有着一抹人间的烟火气,鲜活又美好。

你有多久没去逛福州路了?别等了,有空就再去一次吧~

“克勒门”是啥?




克勒门
是一个在上海
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文化沙龙
不定期邀请读者来沙龙现场
如果你还不了解我们

就先看看我们讲的这些故事吧
点击图片直达

衡山电影院即将与我们暂别

昨天傍晚你看见彩虹了吗?

红玫瑰有刺
南京西路,从未入梦

73年前的今天,63年前的今天,今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