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的几个方子

 了然3z5ctoaa2w 2022-07-21 发布于广西
作者:程永民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这个条文有点跳跃,不好理解,三阳合病,有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腹满,腹部胀满。身重难以转侧,身重病位在表,一般来讲体表有水湿,只是身重,也可以用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汤、麻黄加术汤之类的方子,发汗来解表。没有半表半里证,应该是漏失了,比如心烦恶心,肋骨按痛。
三阳合病,体表有水湿,病位在表;口不仁而面垢,吃东西的时候没有味道,脸也是脏脏的,说胡话,遗尿,这个时候津液已经不足了,发汗会津液虚,里边还有热,人就开始说胡话了。如果用泻下的方法,额头生汗,手脚冰冷,津液虚会到阴证。
这种情况既不能用发汗的方法,也不能用泻下的方法,三阳合病,治从少阳,还是用小柴胡汤。如果热比较重,可以在小柴胡汤里加生石膏。如果已经泻下了,病人自汗出,表证解了,没有半表半里证,泻下以后肠道里的淤堵也没有了,只是有热,用白虎汤来清热。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病和阳明病,表和里同时病了,是阳证。太阳证罢,表证解了,就只剩下里证了。发潮热,一般是里有实,一阵阵发热,手脚一直冒汗。在大承气汤中,有一个证是手足漐漐汗出。大便已经干硬了,便秘,不易排出来。津液虚有热,病人谵语,下之则愈,用大承气肠,急下存阴。这个时候的话要赶快下,你要担心的话,张仲景说了可以先用小承气汤试一下,喝了以后病人一直放屁,就可以接着用大承气汤。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阳明病,里有实了;脉浮而紧,还有表证。咽燥,嗓子干,口苦,腹满而喘咽燥口苦可能是半表半里证,但是身体有热的时候,津液虚,嗓子也是干的。单纯的热症,口里也可能会苦。219条和221条 ,这两个应该换了一下。219条是阳明病、腹满等。这里应该是说三阳合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三阳合病,脉浮紧,有表证;咽燥口苦,归到半表半里证;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这个是里实热,是里证。
这个时候三阳合病,治从少阳,用小柴胡,热重加生石膏。如果发汗了,或者用了温针,病人出了很多的汗,病人身体躁动,心里面愦愦,津液虚有热,谵语说胡话。用了温针以后,病人也是出汗、烦躁、不能睡觉,是津液虚有热。如果用了泻下的方法,肠道里面津液少了。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胎者,舌上胎厚;心中懊恼,是津液虚有热,一般是栀子豉汤证,就是食管区域有热,在栀子豉汤的条文里面有时虚烦不得眠,这种情况下用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是以上热为主,有的时候病人的食管感觉到火烧火燎的,不舒服,虚烦不得眠,这种证一般用栀子豉汤。半夏泻心汤暂且可以定义为厥阴病的方剂,因为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但是半夏泻心汤的证是以胃虚寒有痞结为主,以呕利痞为主的。如果单纯的食管热为主,是栀子豉汤的证。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如果病人口渴想喝水,口渴是里,想喝水是里,津液虚。口属于消化系统,口干是里,舌燥一般是里热。津液虚,渴欲饮水,口渴想饮水,口干舌燥,这个不只是口干了,是干燥,津液虚得比较厉害了,还口渴,用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清热,知母、粳米、人参、炙甘草建中补津液。如果没有口渴,没有大烦渴,可以不加人参。
温病的几个方子,刘老师总结了一下,第一个是津液不虚的温病,麻杏石甘汤;如果是津液虚的温病,是白虎汤;津液虚大烦渴的温病,烦渴用白虎加人参汤。如果这个人以咳嗽为主,痰非常多的热证,用桑菊饮。治温病的时候,痰非常多,可以用桑菊饮;如果热比较重,用麻杏石甘汤;还有银翘散,我用的不多,和桑菊饮差不多,也是金银花、连翘这些宣散的药。麻杏止咳糖浆、桑菊饮、银翘散是家中常备的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