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新特刊 || 他乡日记 ( 二)《传承》——山西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龙城日新学堂 2022-07-21 发布于山西


他乡日记 ( 二)《传承》

——山西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解说词

古城墙开始)

太原,别称“龙城”。古人赞太原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

它从四千七百年的历史中走来,一举一动间,都带着迷人的中国色彩。

(到写对联)

我们要寻找的正是深藏于民间的传统面塑艺术。

面塑 是大多数晋北人人生的见证者。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总少不了它的身影。

(讲述“双喜临门”结束)

农耕文明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小麦,经过民间手艺人的精心雕琢,就成为了陪伴劳动人民的精美艺术品。

1972年,岳桂花出生在忻州奇村的一户普通人家。

或许,面朝黄土,种地养家是母亲对她唯一的期待。

但她却有自己的想法,凭着一股子倔劲儿,四处学习古法面塑,先后师从于王玓等数位现代面塑大师。

人物面塑的难度在于必须在几毫米的脸上捏出眉毛,眼睛,包括双眼皮,鼻子,微笑的嘴角等。 几年前,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她从图书馆借书,从零开始学习颜料,人物架构等。

(结尾)

需要耗尽毕生精力的面塑艺术,是农业社会的文化灿烂之花。

如今,岳桂花成为了小朋友们心目中的岳老师,塑造面塑的同时,也塑造着孩子们艺术的心灵。

或许,对于岳桂花而言,传承 不仅仅是技艺,还有着乡愁和那半生的拼搏吧。


下图为岳桂花老师部分面塑作品



下图为采访中剪影


采访小组成员——

刘帅臣,五台本土人,从小在黄土起伏的沟壑纵横间生活,看惯了山脉切割的巨大边界和遥远的天际线。五台孕育了我的灵魂和身体,长大后去到广州南方医科大学读书,希望以后能回到故土。

高泽宇,兰州大学2017级本科生,热爱风光摄影、影视片制作,想利用假期时间积累实践经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目前想要深入学习人文纪录片。

赵鹏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就读本科,初次接触摄影,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拍摄纪录片的方式将家乡的非遗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李锦达,非典型工科男,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就读,在错综复杂的电路和电磁中找寻艺术表达,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摄影和音乐的灵感。

韶华舞流年,不负青春梦。我们尽管祝福、欣喜和欣慰吧!

请记住这些青春靓影,支持他们!!!


(文中插图全部为采访小组成员原创拍摄)

 读传统经典,长真正智慧;处有益友朋,过吉祥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