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 老板与大师 到底谁丧失了理性?

 QDLF888 2022-07-21 发布于山东

        把现象与事物和隐藏在其后的东西区分开来,把隐藏在其后的东西再区分为元素和促动元素活动的力量,这是人类科学探索的、理论分析的路径。

     以古老的阴阳五行理论说事。阴阳成为理论,我们一般人会认为它既把万物两分,还是一组纯概念。更重要的关键点是它被抽象为元素或原理。周易中的乾卦、坤卦使用了乾坤的抽象性而不用天地的实指,这样安排能包含更多,容纳更多,解释更多。

     纯概念必然是二元的,而元素可以是一种、两种、五种、一百零六种。元素的分类不同于万物的分类:元素不是事物的类,而是事物的始基,“万物负阴而抱阳”指陈任何一物中都含有阴阳这两种始基,不是像史湘云的丫环翠缕所能理解的那样,单在于把天下万物分成一半阴一半阳。元素不等于事物,泰勒斯认万物的始基为水,但万物并不直接就是水。始基通过某些机制构成万物,造就芸芸万象。

   阴阳内涵力量或秩序,古人很早就认识了这点,伯阳父论地震可视作这种原始阴阳理论的范例:“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在这里阴阳被理解为自含动力的东西。

   后来的理论家进一步发展,把元素和促动元素活动的力量或机制区分开来。恩培多克勒说的很形象,元素和动力分开更有解释空间:友爱和憎恶不是元素,他另有火、水、土、气四大元素,友爱和憎恶是使这些元素聚合或分离的力量。与此相似,当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结合以后,五行扮演了元素的角色,阴阳则转而成为力量和机制。机制中最简单的也是最自然的一种是先后顺序。阴阳观念和时序观念从一开始就紧密联结在一起,所谓“阳至而阴,阴至而阳”。

   但无论是元素和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始基,抑或是分离开来的元素和力量,都是隐藏在现象—事物背后的。史湘云话说:“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难怪翠缕不解:“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怎么个样儿?”非读书人,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听了这些没影没形的东西,真个越听越糊涂。然而,隐秘的元素通过隐秘的机制造就芸芸万象,这是理论的基本主张。

         什么是真实? 理论按说最能揭示真实,实际生活却告诉我们完全不是那回事。 尤其是经济人的假设理论最不可靠。而这造成了很多认识的误差,甚至是错误。

       经济学教科书一般认为:经济人总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实际完全不是那回事。我与我认识的朋友、同学很多人开了实体公司或商铺,利润率一般在3-7%左右,很显然实体不能带来最高利润。企业主知道不能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最大化的后果是灾难的,员工会抱怨,客户会远离你而去。但 编写教材的那帮人相当然的认为应该最大化,且把追求利润最大化看成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 这就带来了认识的偏差,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偏差让人思考:到底谁丧失了理性?

        必须承认,一家企业没有利润就不能持续存在,关键点或者说误区在于,挣得一份利润跟利润最大化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

     尽信书还不如无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