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游记之另类--苏东坡

 河滨散人 2022-07-21 发布于安徽

苏东坡是诗赋词文皆擅之通才,非以游记著称,但他《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诸作,俱为传诵不衰之佳作。坡公游记作品约有十几篇,与柳宗元再现自然山水的描写手法相反,走出了一条反传统的淡化景物、强化自我的路子,其作品明显呈现出略景重情、舍景存情之趋势。

《记承天寺夜游》、《游白水书付过》、《游定惠院记》尚有一定比重很精彩的景物描写,到了前后《赤壁赋》、《石钟山记》,仅有的几句写景也成了抒情说理的工具;大量的像《游沙湖》、《记游松风亭》、《儋耳夜书》之类的游记,景物描写淡化难寻,已与杂记小品无异;而《记游庐山》已无一字描写匡庐胜景,只记录了他的七首庐山记游诗及其创作始末。他的游记着意要表现的是心灵上的感受和意趣,作为一种文体而言,没有成为后世作家效仿的楷模,我称之为山水游记之另类。


    《东坡志林》是我所喜欢的,坡公游记之作几乎载于其中,那些有景有情和略景重情的记游小品文是我们学写游记的范文。苏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而止于所不得不止,于我辈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也!

    《记承天寺夜游》是中国小品文的经典之作,作者将稍纵即逝的美的感受,收摄笔底,使刹那间的灵思妙想,形诸笔墨,神来之笔也!妇孺皆能吟诵,前人之述备矣,如再大发议论亦有拾人牙慧之嫌,飘过!

   单就说说我对《游白水书付过》的读后感吧!原文如下: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馀甘:即橄榄。

    此文信手拈来,随笔挥洒,如风行水上,自成文理,烟波无限。叙一日游踪,或详或略,选重点,择特色,或惜墨如金,或略加点染,非平均用墨,亦非流水账。

    白水山之胜迹有三:汤池(即温泉)、悬水(即瀑布)、佛迹。汤池突出其热甚,殆可熟物,殆者大概也,推测之意;至于佛迹,殆无可写处,只一笔带过。

    独于悬水,绘声绘色,豁人耳目。先写方位所在,继写眼中瀑布,后写落点、深险,几及详尽,再用“雪溅”状其色,“雷怒”绘其声,且其声色犹动,最终归于观者所感:“可喜可畏”。寥寥几十字,悬水之奇伟瑰丽尽摄笔下,浓缩凝练如诗。

       归途之景有二:一是暮归乘肩舆倒行,夕照晚霞之下,山间野火,十分壮观;二是月夜归舟,掬水月在手,心境亦然皎洁。

    最后写夜深到家,与爱子饮酒后,“顾影颓然”,飘零之感油然袭上心头。

    这种记游小品,笔墨精炼,活泼自由,非比吾乡大贤姚鼐《登泰山记》,结构严谨,正经严肃。两种风格,一如丫鬟一如小姐,一活泼一端庄,风韵迥异,各有千秋,俱有所爱之人。

  

    袁宏道曰:“东坡至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其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吾然其说也!

----------------------------------------------------------------------作者自白:吕先斌,六零后,生长于桐城,现居于池州。爱读写,喜古文,忝列于中华辞赋家协会、安徽省散文家协会、池州市作家协会,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晏如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