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老家的苏东坡足迹

 东江 2023-05-18 发布于广东

我的老家在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小金口,在上世纪70年代前属博罗县管辖,记得小的时候家里人教我记家乡的全称和上面管辖的各个层级,是这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惠阳地区——博罗县——汝湖公社——金鸡大队——岭背塘生产队。当时小金口是属汝湖管辖的,后来才分出了小金口镇,再后来又改成了小金口街道办事处。

汤泉九龙潭(摄于2006年5月)

小金口最有名的景点是汤泉。汤泉景区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温泉,一部分是九龙潭瀑布。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元年(1094)九月被贬到达惠州,到绍圣四年(1097)四月再度被贬海南儋州,离开惠州,他在惠州寓居了两年零八个月。期间,他曾三次游览了白水山汤泉。白水山,位于象头山南麓,但现在“白水山”这个名字少人叫了,大家更熟悉的地名是“汤泉”。

第一次是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一作十月十二日),他和小儿子苏过一同游览了白水山,写了一篇短文《记游白水岩》记录此事,并写下了《白水山佛迹岩》、《咏汤泉》两首诗。《记游白水岩》原文如下:“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秦咢生题“岭南第一汤”石刻(摄于2006年5月)

第二次是绍圣二年三月四日,与惠州知州詹范等人同游白水山。回来后听他儿子苏过读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六首,兴之所至,写下了《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在诗前的小引中,他写道:三月四日,游白水山佛迹岩,沐浴于汤泉,晞发于悬瀑之下,浩歌而归,肩舆却行。以与客言,不觉至水北荔支浦上。晚日葱昽,竹阴萧然,时荔子累累如芡实矣。有父老年八十五,指以告余日:「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归卧既觉,闻儿子过诵渊明《归园田居》诗六首,乃悉次其韵。始,余在广陵和渊明《饮酒二十首》,今复为此,要当尽和其诗乃已耳。今书以寄妙总大士参寥子。

第三次是绍圣二年九月,与他的表兄、广东提刑程正辅一同游览了白水山,写下了《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两首诗。其中第一首有“一洗胸中九云梦”名句,民国年间李扬敬将军题刻于汤泉九龙潭石壁上。


今日之高依岭渡口(摄于2023年4月)

第一、二次他都记录了游览行程,第三次只写了诗,没记游览行程,可能是少了些新鲜感吧?从他的记录来看,第一次游白水山回到家时,已经半夜二更了,应该是因为第一次去,玩得更尽兴;第二次,回到水北荔支浦时,才是傍晚时分。从他的两次记录来看,他去白水山走的是两条不同的线路。第一次他说:傍晚从白水山出来,经过几个山谷,来到江边坐船,月亮出来了,回到惠州住处,已经是二更。由此可见,这次他是租了小船,到距离白水山比较近的渡口上岸,再步行到白水山。我实地考察,他上岸的渡口极有可能是今金鸡村高依岭村小组渡口,再沿小金河边经奎湖村、汤村到达白水山。当然了,这些村子在苏东坡的时代不一定有。

第二次他从白水山坐着轿子回来,一路上跟身边的朋友聊着天,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水北的荔支(即荔枝)浦上。水北荔支浦,大致位置在今江北东江公园“客家女”塑像附近。这一次他是先坐船过渡到水北,再坐着轿子,走陆路去白水山的(起码回程是这样)。第三次因为他没有记录行程,就不清楚走的是什么线路了。


高依岭渡口,现在只有钓鱼人才会来了(摄于2023年4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