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究竟有什么魅力,让苏轼游玩三次?

 发现城市之美 2022-04-0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是中国人对风景名胜的态度。凡历史名城和风景名区,多半有背后的故事,或藏着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或演绎一段动人的邂逅。

白水山的美,美在身处自然、天然雕饰出的奇和险,美在四季交替、寒暑易节装扮出的绚丽和多姿,更美在与苏轼谪居惠州两年多时间里的三次相遇。从此,景因人多情,人为景增色,白水山让苏轼的贬谪生活多了一分闲适,增了一分豁达,苏轼让白水山添了一缕诗意,加了一丝温度。


白水山有一热一冷两景最具特色:汤泉和瀑布。三山环绕的泽谷之间,数处泉眼在深幽景色中淡视尘俗,不问人间的烽起烟灭,吐纳喷涌,源源不断,把温暖洒向人间,用泉露泽润大地。

瀑布在群山翠林深处奔腾而出,恰似惊雷奔腾,又似碧流飞雪,沿着沧古崖壁逐级而下,九曲回环,一步一潭,至崖壁底下第九潭,归于宁静,聚成九龙潭瀑布。汤泉与九龙潭瀑布相隔不过数百步距离,汤泉翻涌,瀑布飞流,一上一下遥相呼应,交相辉映。

九百年前,如果不是白水山美得如此令人向往,一定等不到苏轼这位来自远方的游客;如果不是苏轼内心的通达,也一定不会在经历政治风暴后依然镇定自若漫游在异乡的景色之中。

宋绍圣元年,苏轼来到惠州,在宦海生涯中他早已是“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他乘船沿东江而下,在小东门登岸,结束政治生涯的漂泊,踏上一片全新的人生陆地,这一次贬谪虽说是他政治仕途理想的退败和破灭,却也是人生路途的又一次柳暗花明,于是内心就有了“穷猿已投林,疲马初解鞍”的感慨。

来到惠州不过十天,苏轼就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浴汤泉,观瀑布,赏佛迹,二鼓时分归至家中,初次领略“郁攸火山裂,龠沸汤泉注”和“双溪汇九折,万马腾一鼓”的怡人景色。

次年三月,苏轼与太守、县令再游白水山,写下《和陶归田园居六首》, 流露出“适物而安”的精神状态,在一热一冷的汤泉和瀑布间,消退曾经的政治追求的炽热,慢慢归于平静,融入山水的闲适和安逸。

第三次与表兄程正辅游白水山,此时的苏轼已经纵情于惠州山水之间,站在白银飞溅的瀑布下“一洗胸中九云梦”,洗净名利的纷扰和羁旅的疲倦。

苏轼三游白水山,每一次都是心灵的洗涤、境界的开拓,而自他游览赋诗后,白水山名声愈盛,吸引了更多文人雅士到此一游。有人专门为之作记吟诗,有人在峭壁上摩崖石刻,直到今天,白水山仍以其独特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不断吸引游人的到访。

END -

征集

每一条老街背后,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座老房子里,遗留着前人的生活气息;每一个传统手艺,凝结着匠人之心;每一个古村落中,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为这,发现城市之美,做一个长期征集活动。

如果你有传统手艺、古村落等的信息(附照片或视频),请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